瑞典來鴻》瘋狂之海與音樂的救贖

2016-08-09 06:50

? 人氣

文化大革命(文革)與毛澤東,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美聯社)

文化大革命(文革)與毛澤東,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美聯社)

我不是一個有豐富想像力的人,對時下流行的穿越劇也沒有興趣。但當我閱讀這本令人迴腸盪氣的文革史詩時,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我仿佛身不由己地在時空之間穿梭,回到1966年淒風苦雨的冬天,進入作家筆下的中國湖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同電影蒙太奇的鏡頭組合,在返回歷史的幻境中,早已青春夢想不再而又疲憊不堪的我,變回當年那個瘦削而清秀的小姑娘。少年的我怯生生地站在湖城市統戰部的大門口,一隻手拿著一把湖南鄉間竹子做的簡陋二胡,另一隻手緊緊捏著一小片淡綠彩紙,那是湖城「獨立寒秋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的招生海報。

淚水盈眶的鄉村女孩不太會說話,只是用祈求的神色望著宣傳隊的招生人員,拉著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的衣角,死活要跟他們走。

少年創傷導致閱讀美學「入境」

五十年過去了,我卻陷入這種看似無厘頭的夢幻世界之中,重回荒誕狂亂的文革時代。難道曾因文革而生活破碎的我,還真想要再去唱歌跳舞宣傳毛澤東思想嗎?當然不是。探究自己的心理,這可能源自我心中的一個從未解開的情結:對自己傷痕累累之少年時代的痛惜與不甘。

也許在潛意識中,我想要給自己送一件慈悲的禮物,從胡發雲的敘事文字中抽出一縷縷彩色的絲線,將我貧瘠、晦暗而苦澀的少年經歷重新編織一番,編進那個充滿藝術氛圍的群體裡。這是一種神奇的召喚,《迷冬》促使我生出穿越時空的激情,在幻影中重新選擇自己的少年道路。既然我們沒法在1966年剷除毛澤東惡勢力,沒法制止文革對自己學業與家庭的破壞,那麼,至少還有小說提供的一條自救之途——逃遁到湖城那個青少年「音樂難民營」中去。

中國作家胡發雲的文革史實小說《迷冬》。
中國作家胡發雲的文革史實小說《迷冬》。

對我的這樣一次奇特而不可理喻的閱讀體驗,西方的接受美學理論可以做出解釋。一般而言,在讀者的審美經驗與作品之間有一個「美學距離」,當讀者與作品之間的美學距離為零時,讀者就完全進入角色, 入境而動情,處於一種自我失控的狀態。中國傳統詩學也有「身臨其境」之說法。

一部好作品就有這樣強大的力量,讓虛構與真實的回憶成功地攜手聯姻。被稱為「中國最有獨立立場和思想力度的小說家」,胡發雲在這本小說中以生動鮮活的敘事與描寫,創造出一種迷人的氛圍,將讀者引進小說的故事裡,置於小說的情境中。讀者會跟著小說主人公去行動,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意義。《迷冬》裡的故事之所以令我陷入心理失控的境地,是因為它真實細緻而富於人性地,表現了那個時期被社會拋棄的一代青少年的命運。

瘋狂之海上的一艘音樂難民船

雖然同是被社會拋棄的孩子,我所遭受的厄運和湖城「獨立寒秋」的其他隊員比較起來,還不算太壞。我被趕出了課堂,他們湖城的中小學也因為運動甚至武鬥而停課了。我的父母被批鬥被關進牛棚,母親自殺未遂,小說中有好幾位隊員的父母被迫害致死。夏小布是「獨立寒秋」的主要創辦人之一,她的父親曾是省委黨校的校長,在文革初期自殺身亡。有歌舞天才的舒葉和舒蕙姐妹,其父是地質勘探隊的幹部,因在被批鬥時不肯下跪,被活活打死,母親跳崖失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