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的同性伴侶來說,國家剝奪其結婚的權利,意味著他們無法與異性戀夫妻享有同等地位與尊嚴,兩人在法律上是沒有名份的陌生人,也代表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更多不便,包含沒有繼承死去伴侶財產的權利,無法代為簽署醫療處置同意書。
近來,中國逐漸有更多地方政府,例如上海、南京,允許同性伴侶指定彼此為合法意定監護人,當其中一人喪失或部分喪失行為能力,監護人能夠履行監護職責,使伴侶不會面臨無人簽署手術同意書的窘境,同志族群的合法權益獲得保障。北京國信公證處5日也宣布辦理首例同性伴侶監護公證,不過公告文卻已經刪除。
More and more same-sex couples of all age ranges in China are naming their partners as their legal guardians, a practice that is common among frail seniors in China but not among young adults.https://t.co/pjkWskkLjU
— Loud And Queer (@Loud_And_Queer) August 9, 2019
北京稱「維護特殊群體的合法權益」,公告卻又刪文
北京國信公證處官網與微信公眾號5日發文指出,該處近期為A先生和B先生辦理北京市首例特殊群體(同性群體)「意定監護協定公證」和「生前預囑公證」。公告表示,A與B已相戀十多年,在國外領取了結婚證書,「但限於我國法律規定,彼此間,對於相互的法律定位一直留有心結」。
公告指出,隨著父母逐漸老去,A、B的年齡也逐漸增長,「未來養老和醫療問題,特別是住院簽字問題,成為了擺在面前的最大困擾和障礙,因為立法上的空白,上述問題始終作為一塊心病,縈繞在他們心頭。」兩人因此近期決定辦理意定監護協議公證和生前預囑公證,指定對方作為自己的意定監護人,進而解決住院醫療和大病監護問題。
公各並表示:「這是《民法總則》實施以來,我處辦理的北京市乃至北方地區首例特殊群體的此類公證。這不僅對意定監護和生前預囑的公證實踐起到了推動和示範效應。也為維護特殊群體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保駕護航作用。」這項公告鼓勵了不少支持婚姻平權的民眾,《新京報》、《搜狐》等媒體的相關報導下,充滿網友激動又高興的留言:「這就是進步!」、「中國我愛你!」
不過中國民法總則第33條規定,任何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皆「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因此有微博上有網友批評:「沒覺得這能代表內地同性戀環境寬鬆了,這類公證大家誰都可以去做。」但目前從北京國信公證處網站查詢原始公告,發現公告已遭刪除。
「結婚證的替代形式」
總部位於紐約的《SupChina》報導,上海市普陀區公證處主任助理李辰陽指出,自從2017年中國全國人大通過民法總則修訂之後,他已經替10幾對同性伴侶辦理意定監護公證,申請人的年齡大多為40歲左右。
李辰陽說,「中國的同性戀者往往與家人處得不好,父母不理解他們,在某些情況下因為性取向而與他們斷絕關係」,經歷一些生死攸關的時刻後,他們明白身邊沒有家人的話,最親近的莫過於伴侶,因此不少同性伴侶開始將愛人指定為監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