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人權律師」轉為「行刑者」,轉型還有正義可言嗎?

2016-09-06 07:10

? 人氣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聲言要算一筆黨國不分的帳。(陳明仁攝)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聲言要算一筆黨國不分的帳。(陳明仁攝)

曾經捍衛人權、支持廢死,疾呼司法改革、主張審判應該無罪推論的法律人,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執行「不當黨產條例」的「行刑者」,所謂「建立政黨公平競爭環境,健全民主政治,以落實轉型正義」的初衷,只不過是堂皇,粉飾藍綠政黨惡鬥、生仇死恨的空洞口號而已。

去年10月上演的好萊塢大片《間諜橋》,引發不少台灣進步公知、法律人,追求公平、正義、人權、司法獨立的共鳴。在《間諜橋》的劇情中,有不少令人心有戚戚焉的橋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50、60年代交匯之際,一名前蘇聯間諜在美國被捕。雖然是冷戰正酣時,人人皆言可殺的「美國公敵」,但美國政府為了「假裝」審判的公平正義,還是派出一位專長為保險訴訟的律師,成為這名「全民公敵」公設辯護人。而這位保險律師,卻假戲真做地認真為間諜辯護。

律師不僅希望為被告爭取美國憲法所保障的公民權利和公平審判機會,并以違法搜證為理由,主張所有證據都無效,進行一場遭到當時美國輿論和全民反彈的無罪辯護。

即使在有罪判決之後,律師還是鍥而不捨,遊說法官出於人權和人道,以及為將來「買保險」的理由,讓被告逃過死劫,僅被判處30年徒刑。

這個「保險」買對了。後來這名間諜確實成為籌碼,為美國政府換回一名被前蘇聯擊落并捕獲的U2偵查機飛行員,和一名當時東德政府以間諜名義逮捕的無辜美國留學生。

電影《間諜橋》的主角律師唐納文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但在歷史中,他真的是主角嗎?(圖/Bridge Of Spies@facebook)
電影《間諜橋》的主角律師唐納文,認真為間諜辯護。(圖/Bridge Of Spies@facebook)

電影在台灣上映時,當時還是律師身份的顧立雄一定是萬分感慨和「感動」,還寫了一篇題為〈『誰不希望成為正義的代言人!』但有個信念,讓律師挺身為殺人犯辯護〉的「影評」,投書媒體。在文章中他寫下一些恐怕讓自己都情不自禁,一再感觸的話語:

「我們老是在說,任何人,這當然包括不管怎樣被你唾棄的人,都享有受公平審判的權利,而如果缺了律師在法庭上為他辯護,特別是要對他科以重刑的時候,我們就是很難說服自己相信這會是一場公平審判。相信每個人都有權利獲得公平審判這樣的信念,就讓我們這些律師被制約了,當你一旦被指派擔任這樣的辯護工作時,你若推託說你不想幹,那你平常總在碎碎念的信念跑到那裡去了?在不想被罵是一個偽君子的情況下,也只好蒙眼蒙耳,不顧家人的反對,不管社會的撻伐,冒險答應讓自己可以頑固地守住一個非法律人可以懂的信念!所以下次碰到這樣的律師們,拜託,至少想想他們都是有信念的,給一點掌聲吧!」

文章的結尾,顧律師抒發道:「在魔鬼身後的律師,其實擁有對人的關懷以及對價值的堅持。」

不過,在不到一年後的今天,顧律師從捍衛人權、支持廢死,疾呼司法改革、主張審判應該無罪推論的法律人,搖身一變成為執行「不當黨產條例」,對國民黨這個「惡魔」的「行刑者」時,他又該如何呼應自己原來「人權律師」的角色,和曾發出過的肺腑之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