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頭來看「RE100」的問題點,就是字面上太過於強調要全使用再生能源了,貿然地完全使用再生能源,很可能不會是最低碳、對環境衝擊最小的方式,所以比起100% Renewable,更重要的是100% Low-carbon。
在鼓勵科技發展的角度上這麼做是沒有錯的
只要以不過度破壞原始環境與生態資源為前題,「RE100」做為一個努力目標是沒有錯的。在目前執行方式的架構下,各項設施使用的依然是電網供應的電,只是透過再生能源額度認購、自主建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等方式將耗用的電量填滿。從企業責任來說,這是值得肯定的,因為生產產品、提供服務等就是在耗用地球資源、能源,為耗用的能源投入相對應的成本、鼓勵潔淨能源技術發展,本來就是該做的。
但別忘了這一切都是商業行為,企業打著「RE100」的響亮口號,讓大家覺得這間企業就是關心環保、關心環境永續,而來採購產品、服務,這樣的成分多少都會存在。很遺憾目前還沒有看到多少資料清楚解釋我們要的應該是100%低碳潔淨能源、誠實面對包含再生能源在內各種能源的環境衝擊與成本,雖然這很難解釋清楚,但站在企業責任,這些也是應該做的。
製造過程有可能「直接」100%使用再生能源嗎?
另一個講到「RE100」常常被提到的問題就是產線很難100%使用再生能源,這點大至上是正確的,因為電力不穩定的話,確實會影響到產線排程與生產效率,而且一些精密製程也非常需要穩定的電力。臺灣非常重要的半導體產業就更不用說了,些微的電壓不穩可能造成良率下降,意外停電除了會造成重大損失外還要即時疏散無塵室內的作業人員以確保安全。
覺得太複雜嗎?有個很生活化的例子,用電鍋煮飯當然是要一氣呵成煮好的飯才好吃,您能接受電力斷斷續續、加熱斷斷續續煮出來的飯嗎?有些程序就是要連續完成,不能暫停後繼續的。
那到底有沒有辦法產線只連接獨立的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不連接電網?我想了好一陣子——其實有機會,但有一些代價。
廠商在接單時除了要準備物料進貨外,也要準備讓儲能設施儲存生產過程需要的能源;物料進貨要看供應商、能源儲存要看季節與天氣。如此一來,只有在同時取得物料供應、穩定能元存量的情況下可以確保一張單順利生產;因為能源的部分要看天氣,產線排程的困難度大增,會造成產能下降、成本提高,產品的價格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資料中心有可能「直接」100%使用再生能源嗎?
相較於精密產線,資料中心的問題稍為小一些;目前各種虛擬化、分散式運算技術已經被廣為應用,這樣的架構讓資料中心面對網路連線、電力與設備狀況的變化有較強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