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在杭州召開G20會議前夕,中美同時宣布兩國政府批准巴黎協定。中美兩國碳排全球最高,兩國政府批准巴黎協議表示該協議必可通過門檻,正式生效。
各國政府批准巴黎協議是一回事,但真正重要的是各國宣布的「國家自願減碳承諾」(INDC)。 INDC是〝Intented Natia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是每個國家在巴黎COP21會議前向聯合國提出的減碳承諾。簽訂巴黎協定得就要接受國際對減碳承諾的追踪考核。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中、美、台的減碳承諾是否可能達標。
中國INDC承諾2030年時中國碳排將達最高峰,之後不再增加。在2030年化石燃料佔全部能源比重將由目前90%降至80%。
中國承諾碳排在2030年達到尖峰,這與中國預估的人口成長及都市化進度頗為符合。中國因一胎化政策,人口成長趨於穩定。過去三十年經濟發展快速,農村(農業)人口大量減少移往城市(從事工、商業),人均使用能源數量因而大增。預估在2030年都市化程度已頗高,能源需求將不會像過去數十年般的快速成長。碳排在2030年達到峯值自然不容易,但與人口結構與都市化程度數據檢視,並非決不可能。
中國的第二項承諾是在2030年化石能源將降為全部能源使用的80%,這一項承諾也並非無的放矢,因為中國手上有兩張台灣沒有或放棄的王牌:水力發電與核能發電。
討論電力前要先搞清楚單位。一座核能機組或最大型的火力機組裝置容量約100萬瓩(1000MW, 1GW),以GW作為討論各國電力裝置容量是頗為合適的單位。台灣目前全國電力系統裝置容量約41GW,中國將近1500GW。
中國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排名世界第一。單單長江三峽水電站裝置容量即達18GW,幾為全台裝置容量之半。長江上游金沙江四個水電站總裝置容量兩倍於三峽水電站。目前中國水力發電總裝置容量約280GW,約佔全部電力裝置容量的20%,發電量約佔15%。中國經濟上可開發的水電資源超過400GW,水電仍有極大成長空間。
中國核電目前有33個機組(22GW)已完工運轉,在興建中有22個機組。去年中國發電5兆5千億度,核能佔了1千7百億度(約3%)。中國預計在2020年前完成58GW的核電建設,在2030年完成150GW。
美國INDC承諾在2025年碳排將較2005年基準下降26%到28%。
美國過去數年減碳十分快速,主因並非歐巴馬大力推動的風力及太陽能奏效。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過去數年美國發生了「頁岩氣」革命。美國油氣業者以水力裂解法(Hydraulic Fracturing)方式由頁岩中採出極巨量而廉價的天然氣。在美國燃氣發電成本已遠低於燃煤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