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海軍外省受難者的國家認同

2019-10-20 07:20

? 人氣

海軍白色恐怖受害者胡子丹先生的判決書,他表示到了今天都還不知道自己被逮捕的真實原因,只感覺一切都莫名其妙。(資料來源:檔案管理局)

海軍白色恐怖受害者胡子丹先生的判決書,他表示到了今天都還不知道自己被逮捕的真實原因,只感覺一切都莫名其妙。(資料來源:檔案管理局)

上次我們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紹了海軍白色恐怖「加害者」之間複雜的派系鬥爭。從本文開始,筆者將花更多篇幅討論海軍「白色恐怖」受害者的統獨認同。畢竟長期以來,當政的民進黨與所謂「台派」陣營試圖將白色恐怖解讀為「外來政權」對「本土精英」的壓迫,如同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對法國抵抗運動的血腥清洗,目的是要徹底抹煞掉台灣人的主權意識。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統派對白色恐怖則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死在國民黨槍口下的都是追求台灣回歸「紅色祖國」的「愛國志士」。是因為韓戰爆發後,美國第7艦隊介入兩岸事務,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海統一中國,才讓國民黨吃了雄心豹子膽下令槍斃這些「愛國志士」。泛藍陣營內部的反共人士認可這個觀點,因而「正當化」白色恐怖的行為,認為這是為了防止中共「血洗台灣」的「必要之惡」。

還有一種屬於泛藍陣營內的「國共合作派」,他們的觀點類似民進黨及「台派」勢力,認為國民黨發動「白色恐怖」的目的是要壓制台灣人的獨立意識,防止台灣被從中國永久的分裂出去。這一類的統派,認為蔣中正與毛澤東都是志在維護中國領土完整的民族主義者,所以「白色恐怖」是肅清台獨分裂勢力以及「美日帝國主義」的「豐功偉業」。

可見一個「白色恐怖」,在台灣就至少有四種表述,一種是獨派論述,另外一種是「紅色統派」的論述。然後泛藍陣營內部反共與親共的人士,在各自根據「紅色統派」及獨派的論述,去打造一個有利於自身意識形態的論點。兩種派系下的四種論述,其實都各自有各自的道理,卻也存在著各自的盲點。到底實際的情況是怎麼樣?筆者還是以海軍白色恐怖為案例,向各位讀者一一介紹。

重回「白色恐怖」的時代,當年政府首先針對的目標為匪諜,即中共在台灣的潛伏者,「台獨」可是連影子都沒有的。(作者提供)
重回「白色恐怖」的時代,當年政府首先針對的目標為匪諜,即中共在台灣的潛伏者,「台獨」可是連影子都沒有的。(作者提供)

針對「匪諜」的撲殺行動

首先筆者要強調的是,至少在1956年廖文毅於東京成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以前,白色恐怖的針對目標始終以替中共執行顛覆任務的「匪諜」為主。雖然也有針對主張台灣獨立的思想犯,但在把中共視為最大威脅的前提下,主張與中共統一者顯然更容易成為情治機構的下手目標,無論這個統一是以和平還是非和平手段來實現。

就以「太陽花學運」領袖魏揚的外公楊逵為例,他在1949年被捕下獄的罪名並不是因為主張「台灣獨立」,而是因為他發表了主張國共兩黨停戰談判的《和平宣言》。如果把時空環境切換過來,楊逵的主張與張亞中、洪秀柱、郁慕明等主張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統派或許更為接近,與曾外孫魏揚則是南轅北轍。楊逵身為一個坐過日本人牢的抗日份子,中國認同可是十分頑強的。

主張台灣獨立的聲音,在1956年以前雖然不是沒有,但還沒有強大到能對國民黨的統治形成挑戰。經歷過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後的台灣人,固然不再像光復初期那般歡迎國民黨,但對唐山故土的認同仍難以撼動,完全沒有想讓兩岸永久分離的想法。即便台灣人希望台灣獨立,也輪不到他們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台灣海峽上的楚河漢界,早就已經由國共兩黨畫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