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外送員之死─勞動部動作該加快

2019-10-16 07:30

? 人氣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種全力要把全職員工變為派遣、約聘雇、甚至承攬的企業,不是只在台灣,而是遍佈全球,連所有人心中的幸福企業全球第一名的谷歌都如此─根據谷歌的內部文件,今年3月的資料是:公司在全球聘請了約 12.1 萬名派遣和約聘員工,而正職員工僅 10.2 萬人,而10年前,谷歌正職員工是派員與約聘員工的2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勞動部當然不能、也不該無視勞動市場的這些變化、趨勢,但更不該放任此趨勢發展,因為對勞工權益的傷害極大;如果依照業者的期待,當然全部外送員都是承攬關係最佳,公司負擔低、責任輕、死活由他去;但勞工明顯毫無保障,因此,站在保障勞工權益立場,勞動部當然應該讓外送員適用雇傭關係,這應該也是勞動部對意外事故的外送員,趕快定位在「雇傭」關係的原因。

不過,個案認定與通盤制度面定義還是有所不同;雇傭關係確實會增加業者的成本與責任、因此「不利競爭」,在勞動部宣布以「雇傭」關係認定後隔天,業者就出面反駁,只認承攬不認雇傭,未來發展值得注意者,一個是這2個案最後的認定如何,另一個更關鍵的則是制度面的規範。

如果勞動部強制讓外送員與公司關係定為雇傭,是否會因原本過高而此扼殺這個也算是「新創行業」的生機,是業界最關注的問題。不過,換個角度看,全部改雇傭其實就是某種程度的「平等」競爭,平台業者對外送員擔負一樣的雇主責任與成本。至於增加的成本是反應在價格、轉嫁給餐飲業者或消費者,還是平台可以吸收,就各憑本事了。

但如果繼續維持承攬關係,平台因此可減少負擔與成本而能降低收費,其實等於是一個消費者、餐飲業者、及平台一起剝削外送員的共犯結構。即使勞動部研究後認為不是所有都適用雇傭關係,也該對雇傭、承攬訂定明確界線、定義,少點可鑽的漏洞。否則,即使現在有4家平台與外送員是雇傭關係,但在競爭壓力下,遲早會全部變承攬關係。勞動部應站在勞工權益立場,快手快腳從制度面把此事結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