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馬關條約」剛過半個世紀不久的1949年大遷徙,兩次的歷史轉折一度讓中華文明在台灣幾近滅亡卻又倏地絕地重生而顯茂盛,也正是這股中華文化思想純正的鼓動,讓海外廣大的華人在二戰後動盪不安的心有所歸屬。爾後,更促使許許多多原本與台灣島本無淵源和情感的海外華人(華僑),願受中華民國和中華文化的感召而不遠千里來到這個剛脫離日本殖民不久,不曾在記憶裡留存片刻的陌生小島貢獻一生所學;同樣的原因,也讓對岸歷經文化大革命摧殘的同胞,有了重建心靈找回民族自信心的依靠和取經聖域。歷史沒有重複只是一再地諷刺,也是距離1949年剛過半個世紀不久的2000年(至今日),中華文化又再度遭受在台灣斷裂與失根的問題,筆者不由得皺著眉頭憶起馬克吐溫的一句話,「歷史不會重演,卻總是驚人地相似」。
從1895年到2000年間,命運多舛的中華文化百年間在台灣就經歷了三次的動盪轉折,世界各國不管文化如何的多元總有一個主體文化的架設在支撐,如果有一個國家宣稱他們沒有主體文化而只有「多元文化」,這個國家若不是故意在欺騙人民那就是根本沒有文化可言。想要什麼都是,那就什麼都不是。1949這一年對台灣的影響是巨大的、深刻的、永恆的,可在台灣卻沒人紀念甚至連反省也付諸闕如,面對這影響台灣後世千載的關鍵年,雖有幾位作家近年以他們的個人力量寫出1949年的哀思和情懷,但與那波瀾壯闊、規模宏大、可歌可泣的歷史烙印裂痕相較卻是不成比例的渺小。
1949不是歷史的必然,它純然是個巧合,想像日本帝國取得台灣島後猛然痛改前非、革心洗面、重新做人,不再侵略朝鮮和中國自此專心一意經營台灣島,既便日後東亞情勢如何變化、二戰有無爆發,「師出無名」的國民政府斷無索回台灣島的藉口和機會,台灣與中華、台人與華人從此不會再有任何交集,今日台人當續為昔日日本之島人。野心,讓日本得到台灣,也因「野心」 讓日本失掉台灣,怪誰呢?
國民政府不來,日本人不必走;國民政府不走,共產黨沒法來。台灣沒有被日本繼續殖民成為第二個斷根的琉球,也沒有如某些人所願被美國拖管成為第二個失去本色的菲律賓,更沒有受內戰戰火波及而讓本島遭逢浩劫,因此得以成中華民國和文明世界保存中華傳統文化果實的最堅實堡壘。躲過日化、美化和赤化,再次續接並深化中華文化紮紮實實「回復中國化」,正是歷史對台灣之所以成為今日台灣,所做出的最好安排。歷史的本色就是無盡的悔恨,1949這年給了我們很多,而我們為它做得太少,日後的追悔是必然的,台灣這幾代人虧欠1949。
*作者為南台灣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