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上個世紀初中國開啟了五四運動,確立了政治路線反殖民和學習路線反傳統兩路徑,全面激發了民眾國族思想也間接對中國文化產生重大衝擊,百年間的潛移默化及在特定意識的曲解下,對台灣的影響就是現今所見到的「去中國化」效應。台灣早在西元2000年後,中國文化元素就被特定立場和有心人士(國、民兩黨的執政者皆然),有階段、目的和系統性的淡化、抽離,而甘於被殖民的外來文化一方面替代不及一方面又消化不良,無法揮發因內化而附著生成的自然底蘊,影響所及加速了國人思維的淺碟化和片狀化,語言使用也見日漸生硬和粗鄙,人文精神不振令人痛心疾首。
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為維護傳統中華文明的文化使命,全面推行六年國民義務教育逆轉日本殖民下的固有文化革除教育。到了1966年如火如荼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後的數年間,台灣社會始達到「回復中國化」的最高峰,造就了台灣舉世無雙的中華文明輸出中心和全球華人情感寄託的心靈國度,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積澱、文化生根的格局就這樣確立下來。對照今日「去中國化」的自我毀棄,漸失世界華人的情感信賴,台灣未來要往哪裡去尚不可知!但一事可見,今日台人早脫離殖民待遇,不用日文和日語思考,也沒有使用英語作慣常交流語言,當然簡體字的使用更是鮮見,再看羅馬拼音系統則尚不成氣候短內期不可能全面取代中文繁體字。在這種情況下強行「去中國化」是要把根深蒂固的文化生態從根部鏟除,無疑底是在製造政治與文化在人民之間的對立衝突,戕害國人身心、思想至難以撫平境地,此時此刻人民須自救。
1949年在蔣中正先生的命令下,國民政府以統整統籌的極高規格渡海遷台,帶來近二百萬軍民、大量物資、國之重寶、研究機構、歷代學術成果和無數學養俱佳的傑出知識份子,上列不管是素質或數量均遠勝當時的大陸現況。一時間中國各省族群、信仰、習俗、民風、思想、飲食、料理、藝術、技能、文物、語言等,在東南邊陲的蕞爾小島匯聚成一座傲然世界的中華文明燈塔,此後的台灣島迸發出史無前例的傲人生命韌性和創造力,這是二戰結束後台灣所獲的最寶貴禮物。歷史總喜歡對人們開玩笑,在甲午海戰潰敗馬關條約簽訂後,閩粵漳泉文化遭逢清洗而漸失自我的台灣島,在逐步淡出中國人和全球華人記憶剩一息尚存的最末一刻,國民政府於大陸內戰的敗退反倒促成台灣島與中華文明全面性的完整鏈結,也不過就是短短幾十年時間,台灣島從幾乎快成為第二個全面遭清洗斷根的琉球王國,搖身一變反成了中華文明道統的正朔及傳承者。無疑地,這不僅是歷史的遽變,更像是歷史對過去錯誤的自我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