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特別關注劇中女角的情感樣態,多次重新詮釋戲曲中的女性形象,在《賞心樂事》當中,除了評前述的《新繡襦記》,還分析了《西廂記》、《牡丹亭》等劇本女角幽微的內心狀態,並為《長生殿》中的楊玉環做出現代詮釋。有意思的是,讀解《西廂記》的少年情愛,為婚前性行為除罪化後,她還扮演衛教老師,要現今女孩「除了帶自己的睡袋、牙刷之外,還要帶唐、宋、元、明清都還沒發明的保險套,這樣和男友過夜約會,比鶯鶯小姐計劃才更為周全。」(〈小生觀點的女性情慾自主〉)這段文字令人莞爾,也不難看出其性格中直爽的一面。
汪其楣編劇導戲展現跨越劇種藩籬的大氣,「業績」包括豫劇、崑曲、京劇、話劇。她為第三屆「十全十美女節」推出的劇目《招君內傳》(2004),以現代敘事手法,設置與招/昭君一同長大的虛構人物──閨蜜A滿,藉兩人漢胡二地的隔空對話,將常人對王昭君遭畫師毛延壽陷害、苦守深宮、啼哭不休的刻板形象,翻轉為主動追求幸福、情感飽滿的幸福女性王招君,很能表現汪的編導特色。
她導戲時特別重視演員的藝術內涵,認為在「創作者、媒介、觀賞者」交互影響的創作模式中,具有創作者與媒介雙重身分的演員是舞台藝術至關重要的一環,必須體現感性、技巧及肢體動作,且兼顧舞台效果。她深受近代史家影響,培養獨特歷史視野,並研發自成一格的表演訓練模式,以「美」為舞台藝術之最高原則:「讓演員多吃些文學的食物,多受史料的薰陶,想像力受到了刺激,感官都飽滿了,就像蠶寶寶吃足了桑葉,才吐得出亮晶晶、綿延強韌的絲,才有內外兼美的表演。」(〈舞台上讀到胡雪巖〉)
《賞心樂事》中兼談戲曲界的俞大綱、徐炎之、梁秀娟、孫元坡、徐露、郭小莊、王海玲等前輩與後生。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展現她對昔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的孺慕之情,也毫不保留對後輩(如郭小莊等)的關懷與直言。在閱讀當下,這些傳統戲曲大師、巨匠宛若空古幽蘭,個個仙風道骨,沒有凡人的溫度與日常的實相。不過,對汪其楣這種外表柔弱,內心堅韌的戲劇女英豪來說,或許已是情感流露的極致。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