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工會走向它的反面是更早的事情。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八年,工會就一直鬧個不停。如果當時你是倫敦的居民,你對工會的觀感就不可能好,因為他們一鬧,國家就得停電,一個星期最多用三天電,晚上十點之後就不能看電視了。汽車一定會限速在五十英里以下,因為沒有油。
最狠的一次是在一九七八年的冬天,鬧到什麼程度?首先倫敦的垃圾工人罷工,導致倫敦垃圾圍城,臭氣熏天。緊接著,全國的醫療人員罷工,導致癌症病人、重危病人在醫院裡沒人接待。然後,殯葬工人罷工,英國政府沒辦法,只能在倫敦的郊區租了一個大廠房,死掉的人都安排在那裡停屍。那裡面最多的時候停了一百五十具屍首,而且每天還會增加二十五具左右。當時的英國政府已經開始考慮,去說服英國人搞海葬了。就是把屍體直接扔進海裡,不要墓地了。可見,已經到了民不聊生的程度。
但是工會覺得自己很棒,因為我們予取予求,無論我們要什麼,唐寧街十號都得答應,連續搞垮了兩屆英國政府。
一九七九年工會的命就沒這麼好了,因為這一年當政的是鐵娘子柴契爾。柴契爾上臺之後,強硬得不得了,從此工會領袖再到唐寧街十號喝個啤酒、吃個比薩,好言好語被接待這種事,就沒有了。
柴契爾夫人威望很高,因為跟阿根廷打仗打贏了,攜著這樣的威風回來跟工會對抗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民意基礎。當時主要是煤礦工人跟柴契爾政府對著幹,因為這時候煤礦已經不掙錢了,不掙錢的煤礦就要關掉,這是符合經濟規律的。但是工會領袖不幹,工會領袖說,虧的是資本家,虧的是政府,我們必須要有工作。
最後,工人這邊組織糾察隊,政府那邊出動員警,雙方在街頭起了衝突,流了血,但沒有死人。柴契爾夫人在整個過程當中,表現得特別強硬,以至於二○一三年柴契爾夫人死後,在很多工人聚集區還有人打出標語,罵得特別不好聽,說這個「婊子」終於死了。
有趣的是,柴契爾夫人在處理這個事件的過程中的推導邏輯。她說,英國的煤礦工人明知道繼續開採這個煤礦毫無價值,已經不掙錢了,但是還打出愛國這張牌,要求英國的鋼鐵公司繼續用他們的煤炭。那麼,英國的鋼鐵公司也可以打愛國這張牌,要求英國的汽車製造公司繼續用又貴又不好的鋼鐵。英國的汽車製造公司也可以要求英國的消費者,去買又貴又不好的汽車,最終的結果一定就是這個國家墮落為一個閉關自守的國家。要知道,英國一直是全球自由貿易的旗手,怎麼能夠墮落到那個地步呢?
抱團取暖,只好一起沉沒
說到底,工會的結盟策略早就出問題了,已經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