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為「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的「台北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 of 2019,簡稱TAIPEI Act),繼美國聯邦參議院正式通過後,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也通過。儘管這項法案旨在協助鞏固台灣的邦交,但其內容從提案之初所敘述的「台灣目前在世界上與17個國家維持邦交關係」,法案通過後邦交國數量卻修正為15個,令人不勝噓噓。
將外交的接連挫敗倒因為果,形塑為「維護台灣主權」的壯烈詩篇,若為選情加分而為之,策略上確實做得很到位。但蔡政府應該也意識到,不惜自告奮勇擔任對抗中國大陸的最前線,或許能獲得美方一時關愛的眼神,但在維護自身邦交上毫無章法,屢戰屢敗,除了有違美方在區域穩定上的戰略所需,也讓民進黨政府成為區域麻煩製造者 (Trouble Maker) 而不自知。當蔡英文還在為台北法案的通過雀躍不已,極短時間內操作美方護台訊息,邊際效應卻難在選情上掀起漣漪,不斷強調外交地位將耳目一新,卻改變不了邦交國的朝不保夕。
台北法案非但如蔡英文所言能讓台灣的國際地位提升,其內容甚至定義出「一中框架」的紅線、法案內容載明「美方協助台灣成為國際組織會員或觀察員,皆為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雙邊協議以及美中高峰會全面經濟對話的一部分」。從川蔡通話、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的通過、美國國會議員僑宴上高呼「支持台灣獨立」,美國「友台」或「友台獨」的華麗表態與提案,最後證明只是綠營鞏固選票的文案,更遑論美國會為了台灣犧牲與中國大陸之間結構性的核心利益。
兩岸關係從當年馬政府的「擱置爭議」到今天蔡政府的「只剩爭議」,總是把「顧主權」放嘴邊的蔡政府,選擇把兩岸關係塑造成國家主權的貶抑,失去參與國際衛生組織WHA以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權利,再丟掉7個邦交國,換來了美台高層互訪卻從真正沒使用過的「台北旅行法」,再拿到了一個等同台灣參加任何國際組織,中國大陸都擁有最終審查權的「台北法案」,這也證明了中華民國的主權,因兩岸間達成擱置爭議,能把資源與時間放在讓國家發展的議題上,卻也因為蔡政府選擇兩岸只剩爭議,反讓中華民國的主權被丟好丟滿。
中華民國邦交關係持續失血,美方表達挽留勸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未果,琵琶別抱的友邦選擇不買美國的帳,凸顯出蔡政府在兩岸交惡策略的破窗效應,已經成為美國印太戰略上的累贅,就算蔡英文能無視於在自己領導下,已經讓台灣成為他國眼中的無一是處,但若持續為一黨之私,只挑自己想給選民看的講,別說斷交將成為民進黨政府的日常,對內自欺欺人,對外一廂情願,恐讓台灣變成連美方都會嫌棄的境地。
*作者為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顧問會總召集人,更多評論可瀏覽「評見不移 – 吳程遠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