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營運商是跟別人買車,怎麼可能做到這些細微的用戶體驗!」姜家煒說。
和雲》完整行動服務價值鏈
最會「圈粉」年輕人的Gogoro來勢洶洶,已在市場的2家業者如何面對?
「我們整串(價值鏈)都想做,」謝富來說。資金最雄厚的和泰集團,除了賣車、售後維修及車貸等金融服務外,「我們還研究過要不要設報廢場耶!」
和雲以汽車共享為主,機車,是完整它行動服務的一環。因為一個人的移動,不是一種交通工具可以完成,「這我們能做到,GoShare就沒有辦法。」而且,「我們能蒐集到的數據更完整,不限於單一種工具。」為建立競爭門檻,和雲不斷加大汽機車的投放數量,希望衝刺到「大家覺得再進來已無利可圖了。」
和雲想通吃「行」的服務,WeMo則想藉共享機車「行」的功能,串聯食衣住育樂。
WeMo》蒐集智慧城市數據
「我其實從沒把WeMo當作一個交通服務,」WeMo執行長吳昕霈說。他腦海裡的商業模式,是讓共享機車與手機一樣,深化線上、線下的生態圈,及成為蒐集智慧城市數據的平台。
例如,在機車加裝淹水偵測器,不僅保護車輛,還能把淹水資訊傳給政府,打開合作空間。透過感測器,成為蒐集路平、空氣品質等城市數據的平台。相較WeMo對智慧城市的投入,「像競爭者只是把這事業當作是一種租賃、一個賺錢的方式,那就只會把資源繼續投在優化租賃,」吳昕霈說,所以「其實我們不算是競爭對手。」
話雖如此,戰火正要爆發。市場先行者WeMo的共享機車週轉率,1天超過10次來看,台北市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主任李鎮宇認為,北市是全球共享機車執行最成功的城市。
不過,若共享車的能見度低,無法讓民眾放棄自己買車,但一次投放太多車,又會引起與民爭車位的抱怨。這將是競爭之外,業者共存共榮的挑戰。
作者/黃靖萱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