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傻瓜》(3 Idiots,2009年)是一部我非常喜歡的的印度影片,發人深省。片中的一個經典橋段是男主角在課堂上與老師針對怎麼定義「機器」與「書」,所進行的對話,幽默反諷直觸人心。你會如何定義一本書呢?以下是電影裡的對白:
「一種紀錄、分析、總結、組織及解釋訊息、有圖片或沒圖片的、硬抄或平抄的、加套或不加套的、包含有前言、介紹、索引、目錄、用以增加知識、加深理解、提升並教育人類大腦的裝置、該裝置需用視覺、有時觸碰的感官形式使用。」
這麼一段看起來很厲害的說明,濃縮精簡成一個字就是「書」。有時,我們看到好像很專業深奧的術語及用詞,就會肅然起敬,似乎比較有學問似的,其實不然。
不過,我試著用這樣「好像比較有學問似的」邏輯造了以下兩個句子,看看可否讓我要介紹的這兩位主角變得更賞心悅目些:
「一種將太陽能利用半導體產生電子與電洞對並利用導線產生電流的裝置。」
「一種將太陽能利用生物性催化劑使單一個無機碳轉化成六個有機碳的儲能裝置。」
第一個句子描述的是太陽能光電系統,第二個句子描述的是綠色植物。提到太陽能光電板,想到的是高科技產物與再生能源等現代關鍵詞彙,好像不隨口加個兩句,就不夠先進似的;然而,提到植物,想到的只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其實,兩者的本質都是與太陽能量有關的同一件事,只是前者是人類創造的,後者是造物者創造的。兩者的共通性是:
(1)都是太陽能的轉換「裝置」。
(2)都是我們面對溫室氣體減量的重要工具。
太陽能光電系統將太陽光能直接轉換成電能供我們使用,而植物是儲能「裝置」,將太陽能量「充電」到植物體內,就像電池一般,將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於植物體內,成為我們每天食用的米飯或可做為生質酒精的大豆、玉米等(註:這類第一代生質燃料,歐盟將於2020年起全面禁用),當然,我們現在使用的煤炭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裡面儲存的能量是二、三億年前的太陽能而已。)
太陽能光電在2018年時提供了全球總發電量的2.2%,這是直接將太陽能量轉換成電能的佔比。植物光合作用所捕捉的能量則大約是我們全球一年能量消耗量的10倍,我們消耗的能量,電力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還包括我們日常所需的汽油,工廠生產所需的各類油品,還有我們的三餐飲食所需的熱量來源等等。植物光合作用捕捉這麼大能量的同時,也幫助我們捕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及提供我們維生所需的生態服務例如:調節氣候與水文循環。植物的貢獻比太陽能光電大的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