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2020年全球局勢仍在渾沌動盪之中,但應該也是辣台妹展開第二任執政之年。小英勝出之原因甚多,但其中一項是還不錯的經濟指標,譬如GDP成長率居亞洲四小龍之冠、大批的台商回流、股市屢創新高等(雖然無法斷定這是國際環境大因素使然?還是真的是小英施政的有效性?)。所以堅實的經濟表現永遠都是勝選及長期執政的基石。不過綠營要問的是,現行的經濟大策略是否可續保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台灣榮景?即使四年政績不俗,但既有的「五加二」戰略是否有發揮到當初設定的目標?這四年下來,它發揮了哪些效果?但是否也可能滯礙了某些機遇?面對未來,寄望長期執政的本土政府難道不需要一個更切合時代趨勢、更能引領全民風潮的經濟大戰略/口號嗎?
二、台灣大戰略的近期背景
2011年,美國為了能夠保持其全球先進的科技地位,率先提出先進製造夥伴聯盟AMP (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計畫,之後德、日等創新國家也紛紛喊出他們在科技領先的策略口號,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國的「工業4.0」和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台灣則在2015年,由馬政府喊出「生產力4.0」,2016年小英政府上台之後,則喊出「發展五大產業」的策略,後來則陸續修正為「五加二」或加更多的產業策略(「五加二」產業指的是:亞洲矽谷、生技醫療、綠能、智慧機械及國防航太等五大產業,再加上新農業與循環經濟)。
事實上,不論策略口號為何,約十年前,全球已經逐漸認知智能時代之來臨,包含物聯網、機器人、自動生產線、雲端資料庫、數位貨幣、智慧工廠及共享經濟等新興技能出現。而到了最近五年,全球則已震撼性地追趕爆炸般的智能技術了:5G、行動支付、智慧城市、金融科技(Fintech)、人工智能(AI)、大數據與量子運算等。所以檢視各國喊出的成功之策略口號,起碼必須發揮出二大功能:一是反應時代大趨勢,趕上潮流,甚至領先全球;二是造成全民風潮 - 產官學民共同投入,蔚成運動,達成翻轉、趕超及領先的戰果。
三、「五加二」產業策略無法反應時代大趨勢
從上述國家策略的兩大功能而言,小英現行的「五加二」口號的功能成效不佳。首先,這一波智能的大浪潮是全面性的襲捲所有產業,亦即智能的革命除了發生在高科技產業本身,如機器人製造及軟體業外,既使是非常傳統的產業,例如紡織業、食品業、塑膠業等,也都正在翻天覆地的改變,何況還有一些從未聽聞的新產業橫空出世,例如共享業及外賣業等等。所以「五加二」甚至「五加N」的策略都是源自過去經濟發展的舊思維-喊出關鍵產業,集中發展幾個產業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