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這些問題都已經在氣候公約的會場發酵,除了以島國如馬爾地夫、馬爾他為主希望川普三思的呼籲,國際知名非政府智庫永續發展國際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ISD)甚至以「政治地震」稱之。另有人指出,是否這是繼美國在2001年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後,再次於世人蓄勢待發之際,帶給世人的另一「黑暗時代」(dark ages)。至於被認為促生巴黎協定之2C之一的中國,也在被川普影射為詐騙者後,罕見的公開表示:「中國的氣候策略與政策是根據國家利益而制定的,而非仰賴美國總統。」此外,中國亦想藉此展現其帶頭領導的企圖心;宣稱:「激勵中國最基本的動力,就是因為中國的成長需要經濟轉型、空氣品質改善、提高經濟效率和強化的能源安全。」。只是,川普始終認為,過去美中攜手推動的氣候協定,根本是中國人所設的「騙局」(Hoax)。面對這個變數,先不去看各界如何看待川普當選的效應,對於一直以自動遵約來看待公約的臺灣而言,更大面臨的或許是未來兩岸、臺美關係變動下,依據政經與社會情勢之轉變,我們國家氣候政策應有的思考會是什麼?
究竟巴黎協定要引領世人往那裡去?
首先,讓我們先約略的瞭解此次會議的重點。本次會議之開幕由法國法國環境和能源部長Mme Ségolène Royal先行致詞,他是去年巴黎第21屆締約方大會主席,也是成功促生巴黎協定的要角。Ségolène Royal除提及巴黎協定的生效歸功於目前已經批准的100多個國家外,更提到本次會議,除應考量應對氣候變遷的急迫性和效率外,同時也必須將綠色成長、氣候正義、國際互助的機會納入考量;特別是對於非洲國家的援助部份。他提到,目前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50個國家中,有36個在非洲大陸,故希望能讓非洲人民有最基本生活的保障,並點亮非洲的權利。
其次,新任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執行秘書Patricia Espinosa,則在致詞中肯定巴黎協定第1屆締約方大會(CMA1)的召開。她期許各國代表繼續努力讓巴黎協定得以繼續運作,蓋因要達到巴黎協定的減碳目標並不容易。針對此次會議的重點,Espinosa則提出了5個方向:
提供開發中國家發展綠色經濟並建立回復力(resilience)所需的資金,且由於資金具流動性,故除需有一定規模的資金外,該資金並需具備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氣候回復力上的可預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