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業自比茅山道士(毛三到四),自嘲毛利率不如路邊的牛肉麵攤,跟隨台灣經濟幾十年的廉價代工陡然浮上檯面,自此而後,台灣的平均薪資幾是零成長,22K也成為廉價年輕勞動力的代名詞,薪資硬是倒退,明年就是17週年祭。
然從消費面來看,飯店的午茶及自助餐、旅舘及觀光區常常人潮鼎沸,表面上看不到茅山道士和22K的苦難,實際上不少消費者是從旅遊展購買那殺紅眼的折扣券,尤其是使用政府補貼的國旅卡消費,更是廉價到不必自己出錢消費。
消費不須付費或付很少,生產者低毛利,勞力供給也廉價,三現象同時存在,顛覆我們對經濟發展條件的認知,尤其網路的興起,顛覆得更澈底更屠殺。
團購網提供較低的消費價格,比價網讓價格競爭更透明,對促進經濟發展有幫助,但當某些網站產業開始以各式各樣的刷紅利點數來補貼或折扣,好像很慷慨,犧牲毛利,不在乎經營利潤,讓消費者得到廉價的好處;行動支付興起後,消費者更方便以手機掃碼換取各種禮物、福利,食衣住行都有免費的方法,重演2006年「卡神刷卡套利」的戲碼,可以消費不花錢,可能還有錢賺。
消費者得到廉價的好處是來自網站產業或生產者?以新近標榜不向消費者收服務費的UberEAT為例,不是由餐飲業吸收就是Uber補貼。但Uber不是慈善事業,所為為何?若是餐飲業吸收,後果不是降低品質,就是又成了茅山道士。
所為為何?那些網站產業說是為了滲透率和市占率。以吃喝玩樂券著名的Gomaji平台不久前才語重心長的宣布:補貼燒錢真的燒很大,所以決定調整策略,不再以行動支付為重心,轉向經營平台的內容力。也就是說網站產業或生產者都是輸家,如果有贏家,大概只剩躲在幕後的pre-IPO,但樂陞也樂極生悲了,這也意謂再補貼下去,整個產業鏈可能崩潰。
企業是利潤中心,網站產業或生產者以堅強的研發降低售價,獲得更高的滲透率和市占率,是正向的經濟發展思考;但若網站產業長期補貼消費者或生產者,或生產者長期折扣消費者,到頭來,消費愈來愈廉價,自然大家都是輸家,經濟發展變成空口白話。
政府部門的重點在將有限的預算做最有效益的分配,基本上是費用或成本中心的概念,如果也是拿來做長期補貼,那下場也和那些網站產業或生產者差距不遠。現在各級議會正在審預算,我們期望政府部門率先不再有長期補貼,讓廉價的幽靈不再盤踞在台灣上空。
*作者為前公平會副主委,現任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SGS驗證諮詢委員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