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階段立委選舉所採取的『單一選區兩票制』,在總數113席中,有73席採單一選區、34席由比例代表制選任的全國不分區、以及6席平地和山地原住民選舉區。回溯當初選制設計的初衷,學理上普遍認為以小選區為範疇的單一選區,容易出現長期久任的問題,復以選區經營須結合中央地方的行政資源挹注,因而對既有的大黨有著絕對優勢,制度上存在著穩定兩大黨的趨向。然而,為求在兩黨之外聽到第三種聲音,則34席全國不分區議席的設計,便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不分區議席由政黨提出推薦名單,使政黨對政治負責的態度得以更加落實;在推薦對象上,為著吸引更廣泛選民的支持,則兼納具有全國性宏觀視野、以及針對特定議題有傑出表現的人選,就有其必要。此舉增加了立法院構成的縱深,讓議案審議更具有專業智識的牽引,繼而達到兼顧大黨與小黨參政權利的終極目標。
然而,無奈的是,制度的立意雖佳,但從實際的政治現場觀察,卻顯非如此。在大黨掌握龐大政治資源、甚或能夠用絕對的執政優勢,來掌握社會上的話語權,讓小黨有志之士,縱懷抱著滿腔熱血,然在發聲管道匱乏的窘境下,或也只能像狗吠火車般的無人聞問,虛擲個人的政治生命。於是,基於伸張公理大義也好,為求個人仕途發展也罷,所謂的『政治靠行』現象也就焉然成型。
我就舉近期面臨要角頻頻退黨衝擊的時代力量為例,林昶佐、洪慈庸、林亮君、吳崢等創黨元老的離去,甚或向與時力系出同門的林飛帆直接靠行擔任民進黨副秘書長。這些人自請退黨的背後,其實都有個共同的理由—支持蔡英文總統競選連任。直接「打不過就抱團加入」、入黨靠行的林九萬就不提了,端看民進黨高層頻頻去到林昶佐、洪慈庸委員的造勢場合站台助講,相信當初退黨的目的已不言自明。站在區域立委競選連任的角度而言,做出如此選擇乃情理之中,畢竟若無豐沛的行政資源挹注,小黨候選人想在區域選區中殺出重圍,恐怕相當艱難。
然而,從一個小黨維繫生存的角度析之,一旦公開表態支持大黨引領的「母雞」,則在不分區的得票上,極其容易的在該母雞優先維護自我政黨利益的前提下,遭到無情的稀釋或棄保,最終恐走向覆滅、甚或直接被大黨收編的命運,諸如社民黨召集人范雲據傳已被列入民進黨不分區安全名單,或就是最好的例證。
基此,為了不重蹈2016年時代力量政黨票在民進黨「抗中保台」大旗幟的籲求下被邊緣化,以黃國昌、徐永明為首的時力,才會堅持不對是否支持蔡英文總統連任表態,並屢屢於立院中揭發政府未盡妥適的施政,不再被貼上「小綠」的標籤,希冀走出屬於小黨自己的路,擺脫大黨話語權磁吸的糾纏。這是期待著永續經營小黨的修羅之路,儘管艱辛,但比起仰賴大黨施捨換取政治效忠,顯然要更有骨氣。而如是的做法,亦較符合當初選制設計的意旨,畢竟我們所需要的小黨,是得以獨立主導社會議題脈動,走在主流民意之先的政治敏銳度,而非跟隨在大黨獨攬政策麾下,跟著搖旗吶喊的應聲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