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馭眾
《孫子兵法·作戰篇》云:「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這也是《作戰篇》中很精彩的觀念,就是能夠用情。一個高級將領,可以訓練到冷徹非情,不讓自己的情緒敗事,影響自己的決策行動,但是他絕對沒有辦法期待他所帶領的那些士兵也是如此。在古代,當兵的大多不識字,文盲一大堆,不可能期待廣大的士兵也像將領一樣不受情緒的感染。他們是完全受情緒的感染,所以不要白費力氣想讓他們擺脫情緒的感染,那麼就用情來主宰他們,用情來馭眾。
「殺敵者,怒也」就是用情,要激勵部下去殺敵,需要同仇敵愾,激怒部下,讓他們忘卻自身的安危,奮勇殺敵。同仇敵愾就是利用闡述敵人有多壞來激怒士兵,用「怒」情起到士兵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效用。作為將領,當然不能夠讓戰士上戰場時還心平氣和、如如不動,沒有殺氣,何來爭戰?一定要讓他的情緒高漲,對敵人非常的憤怒。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用「怒」,人一怒的時候就不會顧忌自己,勇氣倍增。
「取敵之利,貨也」,這是用利誘的因素。人都貪貨,只要跟部下講,要是克敵制勝之後,很多的戰利品就歸其所有或者可以抽成,一個利字當頭,大家都會奮不顧身了。「貨」代表錢財、利益,是收買人心的手段,這一利誘,達到取敵的目的。一個是怒,一個是貨,有怒氣,是合法的殺人;有戰利品,殺人越貨就是戰場上的行為。要是讓部下拼老命,結果沒有任何報酬,沒有任何激勵,他為什麼要這麼拼命?這就是用情,利用人情之常。
後面還有一個很厲害的概念,就是「勝敵而益強」。打仗一定有消耗,敵我雙方都有損傷,就算是贏了,都可能是慘勝。對方是慘敗,我方是慘勝,都消耗得差不多。可是孫武認為不要服輸,他就告訴我們一個新思維,打勝仗之後,雖然經濟上有大的損耗,但是實力越來越強。每打一次實力是增加的,不是耗弱、減少的。那是怎麼辦到的呢?這就要看《孫子兵法》第二篇《作戰篇》中孫武如何算這一筆賬。那就是戰爭中的經濟因素,會算錢,算資源,算收支平衡,打仗花了不少錢,結果經濟實力還提升,是什麼道理?
下面就是講人情的重要,領導統馭不懂人情,怎麼統馭那麼多人?至於如何運用達成目的,那就是《始計篇》的事情了,「始計」即戰前的計畫,其開篇就說「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道、天、地、將、法」就是「經之以五」,要精密校算,比較我方、對方,作者就列了五事、七計,經過這樣的事前校算,客觀的敵我實力的比較,我們才能夠完全知彼知己,瞭解我方的真實戰備狀況,以及敵情,「而索其情」之「索」就是彎彎曲曲才可以求到,繞好多彎要才能得到真實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