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靠備轉容量率就判斷台灣缺不缺電?別天真了!

2019-11-25 06:10

? 人氣

筆者指出,正常情況中,應能透過「備轉容量率」來判斷一個電力系統缺不缺電,但台灣電力系統的備轉容量率卻出現了令人意外的弔詭情形。(資料照,陳明仁攝)

筆者指出,正常情況中,應能透過「備轉容量率」來判斷一個電力系統缺不缺電,但台灣電力系統的備轉容量率卻出現了令人意外的弔詭情形。(資料照,陳明仁攝)

你真的以為你夠了解台電?

事實上你並不知道

台電電力調度功力制霸全球外

但受到「人工介入」操控備轉容量率的程度也無人能及

一個電力系統的電源供應充足與否,在學術上有一個評估的方法,叫做「備轉容量率」,其計算是以當天的供電能力,扣除尖峰負載後的差異值,再除以尖峰負載量所得到百分比稱之,而其物理意義代表著當電力系統遭遇突發性的電源喪失事故時候,系統所能處理該電源喪失事故的餘裕,在國際上的認定,當電源的餘裕少於評估的需求量(台灣系統訂為6%,有的系統定義為二部機組)的時候,系統就承受所謂缺電的風險了,例如105年5/31的1.64%(約564MW,當時的最大機組是980MW),就可以忠實地反應系統缺電的實際情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既然有這樣中性的評估指標,到底能不能用來判斷一個電力系統缺不缺電呢?基本上應該是可以的;不過在台灣特有的政治環境下,為了109年的大選,為了吸引台商回流,為了反核的圖騰,台灣電力系統的備轉容量率曲線卻出現了令人意外的弔詭情形,這其中的關鍵在哪裡呢?

我們先來看看106年台電資訊揭露的備轉容量曲線,當時系統高高低低的備轉率還算忠實呈現了系統的承受缺電風險(<6%)的情形。

20191122-觀點投書 台電圖表1。(作者提供)
106年度每日尖峰備轉容量曲線。(作者提供)

到了107年3月上旬開始一直到七月上旬,備轉容量曲線出現了不尋常的斷頭現象,主要是因為當時核二自105年停機大修完成後經立法院決議無法起動,造成備轉容量嚴重短缺,且因為負載的成長漸漸惡化,到了107年因為缺電而導致實際上的限電風險已經可以預見,因此需要藉著解除汽電共生熱效率限制(當時大多燒燃煤石化燃料)的增購和大量採購高價的需量反應才足以提高系統的安全裕度,但除非萬不得已又不想讓民眾戳破不缺電的假象,因此,備轉容量率就持續的維持在6-7%間,呈現畸形的規則斷頭現象,好處是這樣就有理由讓緊急機組可以連續運轉(但會造成多餘的空污排放),讓系統的餘裕儘量高一點。所以不管有多少備轉,都必須讓台電在扣掉緊急機組後的備轉容量率小於6%,才能合法的起動緊急機組,而在實務作法上就必須讓備轉容量率的實績只能在6%多一點點,不能高於7%,才能騙過地方政府。

一直到了當年6月,在不得已的情形下,讓核二廠停了2年的二號機組再次啟動,此後為了安撫民眾缺電的恐慌,反而可以看到七月過後的備轉容量曲線出現了更異常的斷腳現象,那段期間再怎麼樣都不能低於6%。

20191122-觀點投書 台電圖表2。(作者提供)
107年度每日尖峰備轉容量曲線。(作者提供)

到了108年,大選更近,在3、4月時經濟部拍胸脯保證不缺電,因此10%的備轉容量率變成是一條維持政治人物政治生涯的底線,應當也相對的也影響到部份台電高層的去留,這個情形在用電尖峰落在晚間沒有太陽能供電可以虛胖的秋冬季節尤其明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