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豐恩導讀:差不多先生的完美惡夢

2019-12-03 05:10

? 人氣

在過去數百年內,「精密」為現代文明帶來的許多新的可能性;而任何人類的粗心大意誤差,也將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一百年前的差不多先生,要是有幸活到了今天,恐怕結局不只是丟掉了自己性命這麼簡單了吧。(圖/pixabay)

在過去數百年內,「精密」為現代文明帶來的許多新的可能性;而任何人類的粗心大意誤差,也將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一百年前的差不多先生,要是有幸活到了今天,恐怕結局不只是丟掉了自己性命這麼簡單了吧。(圖/pixabay)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

你可能還認得這一段文字,它出自一篇名叫〈差不多先生傳〉的短文,作者是現代中國最重要的知識分子胡適。這篇文章因為一度收入台灣中學國文課本當中,因此成為許多人的共同記憶。

在胡適筆下,差不多先生是這樣的:要買紅糖卻買成了白糖、在課堂上把陝西當成山西,在錢鋪裡做夥計算帳,卻常把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凡此種種功能,他卻總是不以為意,只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胡適,胡適之。(取自維基百科)
胡適。(取自維基百科)

還有一次,差不多先生要搭火車,卻遲到兩分鐘才到火車站,眼看火車已經開走,他只能搖搖頭說:「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

最後,差不多先生生了病,家人要找汪大夫來看病,卻陰錯陽差找到了牛醫王大夫,害得差不多先生一命嗚呼。看來是個悲劇的結尾,胡適卻諷刺地寫著: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他的名譽愈傳愈遠,愈久愈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差不多先生傳〉首次發表在一九一九年的《新生活雜誌》上,距今正好一百年前。那一年,也是「五四運動」爆發的一年,在那之後,新文化運動在中國風起雲湧,青年知識分子高舉「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的旗幟,要開始大力改造創痛。胡適是這場運動中的要角,他發表〈差不多先生傳〉,自然也是意在針砭中國文化。

蔣介石視胡適為「諍友」,但也曾氣到在日記裡大罵胡為「妄人。」(1958年臺北,胡適、蔣介石合照/維基百科)
作者認為,胡適(左)是五四運動中的要角,他發表〈差不多先生傳〉,自然也是意在針砭中國文化。(1958年臺北,胡適、蔣介石合照/維基百科)

我看到《精確的力量》一書,第一個想起的,便是胡適的這篇短文。其實,胡適不是唯一從這種角度批評中國文化的文人。根據日人內山完造的紀錄,魯迅也曾經說過:「中國四萬萬的民眾害著一種毛病,病源就是那個馬馬虎虎。就是那隨它怎麼都行的不認真態度。」相較起來,他說,「日本的長處,是不拘何事,對付一件事,真是照字面直解的『拚命』來幹的那一種認真的態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