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外省人」還投國民黨嗎?BBC看外省第三代的台灣認同

2019-12-17 15:47

? 人氣

我不是天然獨

「其實我不大接受天然獨這種說法。至少就我而言,我的台灣認同不是與生俱來。而是經過一連串的政治事件啟蒙的,不是天生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成台灣最新一輪「去蔣化」討論的主角。

Rita(受訪者的英文名, 她本人不願透露中文名字)1992年出生於台北,祖父在1949年隨國民黨軍隊遷至台灣。Rita是所謂的「外省人第三代」,她與弟弟出生時,父親還是將她的省籍填為她從未去過的中國大陸山西省。

Rita並不認同自己是所謂的「天然獨」,亦即台灣媒體形容的1990年後出生的台灣人、「自然而然」就認同台灣獨立的世代。

「就像你看到歐洲一些移民家庭的經歷,其實他們對於移民國的認同,應該也是到了那邊,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後才開始有的。」Rita補充。

Rita成長於外省氣息濃厚的軍公教家庭,雖然Rita媽媽是本省人,但也是忠黨(國民黨)愛國(中華民國)的公務員。

Rita說,雖然民進黨已經執政過了兩次,但是前幾年,伯伯(父兄)還是當面告訴她說「民進黨永遠不會幫我們,絶不能支持他們」。

戒嚴時代,台灣民眾在佈告欄前閲讀經政府核准發行的報紙。
戒嚴時代,台灣民眾在佈告欄前閲讀經政府核准發行的報紙。

但是Rita的台灣意識還是萌芽了。

與許多台灣30歲左右的年輕人相同,2013年發生的太陽花反服貿運動,刺激他們開始思考政治以及台灣與中國的關係。Rita回憶,當時大學三年級的她,因此開始去了解台灣的政治以及與中國的關係,在意識上對於中國政權有了批評。

Rita認為,太陽花運動助長了自己的台灣國家認同。

矛盾的政治與文化認同

Rita強調,她在政治上認同台灣,但是文化上,她承認對於中國文化的興趣親近更多,後來也去了北京工作。

「我們家是超級深藍(忠誠的國民黨或新黨支持者),從小我就跟著我父親,進出國民黨或新黨政治人物的競選總部聲援。但是,雖然我成長於1990年代,從小到大,我爸爸跟親戚自視甚高,很看不起民進黨,我台語幾乎不會講,也只聽得懂一半;後來我到北京,也是知道我親近這樣的文化。」 Rita說。

Rita的經歷顯示,許多外省第三代確實在政治意識上已經轉移。她已經和多數年輕人一樣,認為台灣與中國是兩個國家的認同。根據台灣《商業周刊》2019年的民調數據,有80%以上的20多歲的台灣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只剩下1%。

但是,Rita的家庭教育,也讓她不否認自己在文化上還是親近於她熟悉的中國文化,或者嚴格來說,在台灣的中國文化。

在政治上分裂,但在文化上未必,這是許多外省第三代現在生活的樣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