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土耳其與伊朗大力調停斡旋之下,2011年3月鏖戰至今、荼毒無數生靈的敘利亞內戰,再次露出曙光,政府軍與反抗軍29日簽署停火協議,雙方自30日凌晨零時(台灣時間30日上午6時)起停止軍事行動,為之後的和平協議談判鋪路。俄羅斯與土耳其兩國軍方已建立熱線,將共同監督停火。至於在前幾次協議都扮演關鍵角色的美國,這次顯然坐了冷板凳。
停火協議由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親自宣布。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表示,協議涵蓋敘利亞各地7個主要派系的6萬2000名反抗軍,但是並不包括「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原名「努斯拉陣線」(al-Nusra Front)的「大敘利亞征服陣線」(Jabhat Fateh al-Sham)等恐怖組織。
停火協議排除「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
代表反抗軍陣營的「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alition)發言人拉瑪丹(Ahmed Ramadan)說:「全國委員會支持這項協議,也呼籲各方遵守協議。」反抗軍主要派別如「大敘利亞自由人伊斯蘭運動」(Ahrar al-Sham)、「伊斯蘭軍」(Jaysh al-Islam)都已簽署協議的3份文件:第一份是關於在敘利亞全境實行停火;第二份是關於停火機制的綜合監督措施;第三份是關於同意啟動和談的聲明。
敘利亞交戰各方今年9月也曾在俄羅斯與美國斡旋下達成停火協議,結果只維持了一星期。敘利亞政府軍本月初收復第二大城阿勒坡(Aleppo)東部,反抗軍遭到重挫,「伊斯蘭國」勢力近來也大不如前;各方將密切觀察這些因素對最新停火協議的影響。
俄羅斯與土耳其化敵為友,共同斡旋
俄羅斯與伊朗全力支持什葉派的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9月去年俄羅斯更直接出兵,加上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等什葉派組織助戰,讓敘利亞政府軍得以逆轉戰局。土耳其與美國支持遜尼派的溫和派反抗軍,要求阿塞德下台,但無法改變反抗軍節節敗退的劣勢。
土耳其去年底曾擊落一架俄羅斯戰機,雙方關係一度劍拔弩張,但後來言歸於好,近來更在敘利亞議題上密切合作。
2011年3月,「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風潮湧入敘利亞,各地出現要求民主改革的和平示威,卻遭到阿塞德政權血腥鎮壓,內戰隨即爆發,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也趁機坐大,戰火至今奪走至少31萬人的性命,數百萬人淪為難民,引發歐洲二戰之後最嚴重的難民潮。
從停火到和平,仍是漫漫長路
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之後,如今敘利亞局勢似乎出現轉機。然而從停火協議到和平協議,仍有一條漫漫長路。土耳其要求所有外國部隊撤離敘利亞;俄羅斯要求反抗軍撤離幾個據點;敘利亞北部庫德族得到美國支持,是打擊伊斯蘭國的主力,但土耳其對他們非常忌憚。
據《路透》報導,未來敘利亞可能會「非正式」劃分為幾個勢力範圍,犯下戰爭罪行的阿塞德短期內仍將繼續坐鎮大馬士革。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表示將邀請埃及加入和談進程,未來沙烏地阿拉伯、卡達與約旦等支持反抗軍的遜尼派國家也可望加入。下一場敘利亞和談近期內將在中亞穆斯林大國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Astana)舉行。
聯合國秘書長敘利亞問題特使德米斯圖拉(Staffan de Mistura)29日發表聲明,對敘利亞交戰雙方停火表示歡迎,希望能挽救無辜平民的生命,為人道救援行動帶來便利,並為交戰雙方舉行「具有包容性和富有成果的談判」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