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那些有禮貌的人開始抗爭

2017-01-05 06:30

? 人氣

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去年處理婚姻平權相關修法時,場外的反同婚民眾採取激烈的抗爭行動,並不斷的翻牆進入立法院。(曾原信攝)

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去年處理婚姻平權相關修法時,場外的反同婚民眾採取激烈的抗爭行動,並不斷的翻牆進入立法院。(曾原信攝)

去年到朋友所屬的教會提前過耶誕,其實我是去聽聖誕詩歌的,雖不是教徒,但教會溫馨有禮的氛圍並不難融入,作為局外人的我一個最大的感受是,基督教誕生時是一股革命性的新生力量,然而今天已是理所當然的建制,基督徒比慣常「多禮」的台灣人更有禮的合誼舉止,在在說明基督教是一股穩定的既成勢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這並非必然,去年12月26日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審議同性婚姻民法修正案時,以基督徒為主的抗爭團體,將立院視為當年的競技場,他們以對抗猛獅的殉教徒自許,衝撞立法院、使出翻牆絕技,有人撞傷警察,一百多人遭到逮捕,甚至,更有人是拿著臨時記者證潛入委員會、打算衝撞主席台的;這一刻,他們儼然又回到那個身無長物、革命抗爭的年代。

反同婚和同婚之間,是台灣有史以來少見的價值對立,其水火不容甚至超過統獨之爭,然而,正是因為這樣的零和對立,出現不少反諷的場面,讓我們一窺台灣民主的困境,但也可能是民主學習必經的過程吧。

禮貌是既得利益者的道德?

就談「禮貌」吧,大家應該記得,去年高教工會針對學習型助理議題到教育部抗議,政大學生在教育部專員頭上捏爆雞蛋,還有數年前陳為廷等人以學生身分到立院教育委員會當眾挑戰教育部長時,都引來失禮、不禮貌的強烈質疑;然而,當一向重視「禮貌」的教會人士也開始衝撞時,禮貌卻也如同一張廢紙,完全無人聞問。

台灣的反對派向來鄙夷「禮貌」說,畢竟,禮儀(courtesy)這個字是從宮廷而來,在西方是貴族從武士到外交重臣的大轉型,東方的禮儀也著重於不同地位間的應對進退,都和封建、既得利益息息相關,對任何反抗者、尤其是處於劣勢的人而言,被禮貌束縛,形同是自我繳械;既有前例,自認受迫害的反同人士,當然也視所謂的禮儀棄如敝屣。

比禮貌更重要的是公民規範及國家的公平對待

從有禮到無禮之間的演變極為自然,這禮儀真的薄似紙,但當爭鬥各方放棄禮儀時,替代性的規範為何?此刻的台灣,不用奢談審議性民主,就連好好的多數決都有困難。如果台灣不要形式的禮儀,那麼台灣是否有可能尋找出更根本的公民規範,基本的寬容、基本的尊重,否則最後是互相隔離、斷絕溝通,最糟就是淪於一再的「以暴制暴」。

在公民建立起相處規範前,更重要的也許是國家的公平對待,這一次,綠營的前台南縣長蘇煥智質疑警方用束帶捆綁反同抗爭青年是否適法,直言「不能換位置就換腦袋」,是一個好的開始。

這一次換另一邊的人提出罷免案

另一個反諷則是罷免案。過去曾數度帶動罷免國民黨立委的時代力量領導人黃國昌,最近因為支持婚姻平權修法而遭反同人士發動罷免,出面為他辯護的剛好又是和時代力量關係極為緊張的柯建銘。柯建銘強調,「衝突在社會,解決在立院」,「立委提出法案要被罷免,這不是正常現象」,這一番發言,可能是柯建銘30年來最接近政治家的時刻,壯哉斯言,但還是那個老問題,在野時為何不說,過去險遭罷免的藍委,並未違法、也未破壞政治規範,他們當時遭揚言罷免,正是因為政策立場的不同。

對不同立場的政治對手採取罷免手段,將政治立場視為善惡對決,國會因此不是討論政策之地,而是殊死戰的場所;過去民進黨在野時,正是將立法院當成主戰場,國會不但無能解決問題,甚至不是辯論的場域;今天這樣的殊死對決已從國會蔓延到社會,不但是社會處處出現裂痕,藍營在每一場政治舉辦的公聽會烽火對抗,某種程度而言,這已經毀了蔡英文一再強調的審議式民主,接下來,立法院能否挽救這個局面,讓政治社會還能維持一定的共識,其實要看柯建銘與民進黨有沒有誠意落實「衝突在社會,解決在立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