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例一休、遊民與居住權

2017-01-07 06:10

? 人氣

因而,當遊民具體說出「居住權」的同時,正是整個社會不該再以過往眼不見為淨或驅逐排除作為解決遊民問題的手段,而是應該直面遊民居住權的時刻。(資料照,王彥喬攝)

因而,當遊民具體說出「居住權」的同時,正是整個社會不該再以過往眼不見為淨或驅逐排除作為解決遊民問題的手段,而是應該直面遊民居住權的時刻。(資料照,王彥喬攝)

近日一例一休政策上路的後續爭議沸沸揚揚,然而這把火卻也無端往遊民身上延燒。根據報章新聞的描述,多將「女遊民『闖』入台中地院留宿」及「實施一例一休,法院無力支付加班費,故取消工友值日」這兩起事件作為因果關係解釋。這背後所欲傳達的意象為:象徵正義或公領域的淨土,因政策上的瑕疵,導致惡徒的入侵,這是社會失序的警訊。換言之就是「破窗效應」的思維邏輯,當一棟房子的窗戶破了,若不及時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陸續被人打破。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6工人鬥總統」今(3)日至勞動部召開記者會,批評政府一例一休政策倉促上路。(洪與成攝)
近日一例一休政策上路的後續爭議沸沸揚揚。(資料照,洪與成攝)

當遊民說出「居住權」

事實上,12月19日台中歌劇院也才發生遊民至歌劇院留宿的事件,最後所有的責任則全由值班保全「擅離職守」承擔,整件事被描述成是「烏龍案件」,並要求保全公司加強人員訓練收尾。

另外,去年8月份新聞媒體也曾報導台中火車站地下道日漸聚集遊民的情景,遊民散落的家當造成社會大眾的反感。當時社會局表示:「這些街友都不願接受安置,社會局與中區公所會不定期去清理,並請街友配合勿任意堆置物品。」

然而,從12月19日至月底,短短的時間之內便發生兩起遊民「闖入公共空間」的事件。或許換個角度想,當公共空間頻繁被遊民「闖入」及遊民說出「我有居住權」時,這背後所反映的是台中收容機構不足或在規劃上使遊民排斥,拒絕入住等相關問題;甚至是整個台中都市空間的規劃上,對於公共空間私有化及使用上出現了警訊。而非僅是所謂的闖入、破窗效應或是將責任推諉為「遊民不受安置」這樣化約的理由,強化遊民就是喜歡流落街頭這樣狹隘的錯誤認知。

遊民與居住權運動

多數人對遊民抱持既有的刻板印象,多認為遊民「天性」使然,愛流浪街頭、好吃懶做不工作、自我放逐等。然而,近來相關社會組織或倡議團體,都已提出相關研究及證據破除這類汙名及迷思。遊民之中有很大的異質性,她/他們並非愛流落街頭,而是有很多複雜的成因,或許是租金太昂貴或沒人肯將房屋租給遊民、或許是微薄的收入得在先飽足果腹或繳付房租尋得棲身空間的選項中天人交戰。

艋舺公園晚間11點半的遊民情形(王彥喬攝)
多數人對遊民抱持既有的刻板印象,多認為遊民「天性」使然,愛流浪街頭、好吃懶做不工作、自我放逐等。(資料照,王彥喬攝)

最後,在居住權的運動上,事實上在反迫遷連線之中,是有遊民相關倡議組織--「當代漂泊」於其中努力,然而在社會露出上似乎鮮少有人能注意到。在12月《住宅法》的修法草案上也大聲呼籲不得有居住歧視,保障社會弱勢的租屋權益。因而,當遊民具體說出「居住權」的同時,正是整個社會不該再以過往眼不見為淨或驅逐排除作為解決遊民問題的手段,而是應該直面遊民居住權的時刻。

*作者為清大人類所碩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