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心中想的就是阿富汗戰爭。奧斯陸演說之前9天,他在西點軍校(U.S. Military Academy)宣布,美國將對阿富汗戰場增兵3萬人,讓駐阿富汗美軍總兵力達到10萬人的規模。
有伊拉克戰場的前車之鑑,美國軍方與國安高層希望這支大軍不但要追剿神學士(Taliban)游擊隊與基地(Al-Qaeda)恐怖組織,還要為阿富汗各地人民修橋鋪路、興建學校、建立政府、爭取民心。換言之,這部「戰爭機器」要兼職「國家建構」的工作,為阿富汗的長期和平奠定基礎。
立意不能說不佳,但成本之高昂也不難想見,歐巴馬從一開始就抱持懷疑態度,而且對增兵計畫設定嚴格期程:到2011年7月就要開始撤退。美軍很快就回歸正規的軍事任務,也一度取得顯著的戰果,2011年5月更獵殺躲藏在鄰國巴基斯坦的賓拉登(Osama bin Laden)。
但是阿富汗中央政府不但嚴重貪腐,而且號令不出首都喀布爾(Kabul),時任總統卡札(Hamid Karzai)與歐巴馬關係惡劣,美軍來了又走,阿富汗政府軍無法獨當一面,神學士聲勢再起。
歐巴馬辛苦了8年,阿富汗戰爭還是結束不了,在他卸任後,當地美軍仍將維持近萬人的規模,一方面為政府軍提供訓練、諮詢與情報,一方面續續打擊恐怖組織與游擊隊,除了宿敵神學士與基地,現在又多了新威脅──伊斯蘭國。至於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要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沒有人知道。
阿富汗戰爭本來有可能為歐巴馬樹立歷史的豐碑,但他得到的是沉重的歷史教訓,讓他對於運用全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干預其他國家的內部衝突、與戰亂地區各方勢力打交道、在戰亂地區建立最基本的民主法治體制,更加戒慎恐懼。可以這麼說,美國在實務上已經完全放棄「國家建構」的使命。
也正因如此,歐巴馬成為「無人機」(drone)的最忠實客戶,當美國軍事介入的唯一目的只是反恐,但是又無法在短時間內抽身,精確、隱密、低成本的無人機攻擊行動,自然大行其道。除了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葉門、索馬利亞、利比亞與敘利亞,都看得到美軍無人機盤旋。
敘利亞內戰──到底是誰受制於不可跨越的「紅線」?
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風潮湧入敘利亞,從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阿勒坡(Aleppo)、荷母斯(Homs)到達拉(Daraa),許多大城都有民眾走上街頭進行和平示威,要求政府推動開放改革,阿塞德(Bashar al-Assad)總統如何回應?下令軍隊開槍血腥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