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烏克蘭會挺台灣嗎?兼談中俄烏的三角關係

2020-01-05 07:20

? 人氣

但是從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反俄情緒絲毫未減的現象來看,我們可以瞭解到他們的反共抗俄顯然是「抗俄」大於「反共」的。於是他們也就難以避免與佔領烏克蘭的德軍爆發立場上的衝突,因為德軍溫和派為了更有效率的清剿蘇聯游擊隊,扶持紅軍戰俘弗拉索夫(Andrey Vlasov)將軍組織名為俄羅斯解放軍(Russian Liberation Army)的反共武裝。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與過去紅白內戰時的「白軍」一樣,俄羅斯解放軍固然反對史達林(Joseph Stalin)的獨裁統治,但是對班德拉(Stepan Bandera)與史特茨柯(Yaroslav Stetsko)等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卻同樣懷抱著敵意。看在弗拉索夫眼中,烏克蘭終究還是俄羅斯祖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無論這個俄羅斯祖國會在史達林被推翻後採取什麼樣的政治制度。

對於德軍溫和派失去耐心的班德拉和史特茨柯,同樣也無法在納粹極端派中找到自己的支持者。因為看在極端的納粹黨人眼中,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都是劣等的斯拉夫人,不具備與亞利安人平起平坐的地位。最終烏克蘭民族主義者也與納粹翻臉,另外成立烏克蘭起義軍(Ukraine Insurgent Army)與德軍還有蘇聯紅軍兩面交戰。

高舉俄羅斯民族主義大旗,又獲得同盟國鼎力支持的蘇聯於1945年5月7日攻入納粹德國首都柏林。不敵蘇聯紅軍大軍壓境的烏克蘭起義軍節節敗退,班德拉和史特茨柯只能流亡海外。俄羅斯人不分顏色立場,都主張烏克蘭是俄羅斯領土或勢力範圍的行為,讓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敵視一切與俄羅斯民族有關的人事物。

而在蘇聯還統治著俄羅斯、烏克蘭還有其他13個加盟共和國的時候,班德拉與史特茨柯對俄羅斯的反抗就彰顯於對共產主義的反抗上,自然能得到冷戰時代的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重視。尤其是撤退到台灣以後的蔣中正,更是同情失去祖國的烏克蘭人。在蔣中正的支持下,台灣迅速展開了與「班德拉主義者」,即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合作。

基於反共抗俄的共同利益,中華民國曾與「班德拉份子」,圖為史特茨柯訪問台灣時與蔣中正合影。不過照片中的二戰同盟國領袖與右翼民族主義者,終究因為「反共」跟「抗俄」的優先順序分道揚鑣。
基於反共抗俄的共同利益,中華民國曾與「班德拉份子」,圖為史特茨柯訪問台灣時與蔣中正合影。不過照片中的二戰同盟國領袖與右翼民族主義者,終究因為「反共」跟「抗俄」的優先順序分道揚鑣。(作者提供)

從「亞盟」到「世盟」

最近筆者在網路上,買下了一本2018年出版,由布魯克(Kyle Burke)撰寫的《右派革命者:冷戰時代的反共國際主義與民兵作戰》(Revolutionaries for the Right: Anticommunist Internationalism and Paramilitary Warfare in the Cold War)一書,就詳細介紹了中國國民黨與「班德拉份子」合作的情況。當然這些合作的幕後,都有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牽線。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