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天價白鯧如何回落凡間

2017-02-04 06:50

? 人氣

春節前,象徵「昌隆」的白鯧價格飆漲。

春節前,象徵「昌隆」的白鯧價格飆漲。

農曆春節前以昌旺好運應景的野生白鯧價格持續飆漲,大白鯧每公斤拍賣價已飆到3000元,大多數消費者買不下手(其實過年也未必要吃白鯧才可以討個吉利)。儘管政府宣傳可以其他價格相對低價的養殖金鯧魚,養殖黃魚或是購買進口的冷凍白鯧來替代,但是因部分養殖魚類(如黃魚、台灣鯛、金鯧魚等)含有臭土味影響到消費者購買意願,政府應該提供養殖技術協助並透過檢驗認證來確保養殖魚類沒有臭土味,相信可以大幅提高消費者採購養殖魚類包括黃金鯧、黃魚等意願,紓解因天價漁獲所引發的民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海水白鯧均來自天然捕撈,目前市場上販售的白鯧除了少部分是台灣海域捕撈外,大多數來自於印度海域捕撈與中國大陸(可從外觀、顏色、尾鰭形狀等來辨別)。只是隨著全球暖化、產卵地遭破壞以及過度捕撈(使用底拖網漁具)等因素,野生白鯧平均體型變小且數量也在減少。為此政府相關機構除了應該加強對於野生白鯧資源變動調查並制定捕撈管理規範(包括;漁獲申報、禁漁期、捕撈總量管制、捕撈體型大小限制、捕撈漁具漁法限制等)嚴格執行杜絕漁民僥倖心理外,可透過人工繁養殖方式來增加天然海水白鯧供應量是可行的方案之一。目前在國外研究機構已經確立海水白鯧養殖技術,但是在人工繁殖技術研發上還有許多要克服之處(如飼養條件、幼期餌料、疾病控制等等),距離商業化生產魚苗供應養殖業者使用還有段距離。

反觀國內水產試驗所過去在水產經濟生物(如草蝦、虱目魚、石斑、烏魚等)人工繁殖技術上有相當傲人的成績,這些先進的水產科技以無償方式快速移轉給民間業者,帶動台灣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因而獲得養殖王國的美譽。曾幾何時每年花費國庫數億元經費且擁有最多水產科研人員的水產試驗所,雖在觀賞魚繁殖上偶有佳作,但是在鰻魚、黑鮪、蘇眉等高經濟魚種的人工繁殖技術以及新品種開發上,卻遠落於日本之後。許多研究也與養殖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優質種苗、病害防治、臭土味防除、抗寒品系等脫節,民間繁養殖業者只能自力救濟自行研發,也引發業者抱怨連連,甚至質疑該試驗研究機構存在的必要性,表現今非昔比讓人不勝噓唏。

為因應野生白鯧資源減少以及消費者需求,蔡政府應該賦與水產試驗所暨國家水產生物種原庫,共同開發海水白鯧人工繁養殖技術的任務,一來可以透過人工放流協助海水白鯧天然資源復育,避免資源滅絕;二來也可以透過水產養殖來滿足市場對海水白鯧強烈需求;三來也可以重振台灣昔日在國際水產科研領域的卓越表現。

野生白鯧族群萎縮的命運可說是台灣沿近海漁業的縮影。為了挽救台灣日漸枯竭的沿近海漁業資源,除了透過有效的規範與執行力,讓漁民願意遵守法令不濫捕外,消費者其實扮演相當關鍵角色,只要消費者願意付出較高的價格,選購透過永續捕撈方式並取得永續生態認證的水產品,將會激勵更多的漁民、船東、養殖戶、廠商、經銷商等願意採用及販售友善的捕魚及養殖水產品,讓漁業資源可以永續,國人也才能年年有魚!

*作者為農業博士,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農漁業雜誌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