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前,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於白宮由美國總統川普及中方牽頭人副總理劉鶴簽署,貿易爭端雖仍有大半未解,協議的達成仍是摩擦降溫的呈現,也是川普回防選統大選的第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川普於簽署之際,仍不忘提及習近平是「很好的朋友」,並透露訪華的安排。
第一階段的協議,來龍去脈及後續影響可由方方面面切入,其意義遠較台港兩地網民於網上所嘲諷叫喊的「認罪協議」、「喪權辱國」來的深遠,影響所及,也須我國執政者與國人警惕。
首先,隨大選屆至,美國對華政策將在美國獲利為主要思路下短暫地揚棄「脫鉤」(Decoupling)的強制性途徑,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風險及壓力或會暫時保持穩定。
川普的第一個任期,華盛頓內部有多派勢力在外交政策上相互拉扯牽制,以川普為首的美國優先主義者是一,其在對外關係中以利益作為指導思想,並非價值衝突的信仰者;其二,鷹派如退下的國家安全顧問波頓、 現任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等人,或部分新保守主義者擁護者;其三,則是過去二三十年來主導美國外交政策的建制派專家學者,其部分也是半年前於華盛頓郵報上刊載的"China is not enemy"的共同作者們。
符於多數以自由主義為本的經濟學家的主流看法,過去川普政府的關稅手段,並未如願讓中國屈服,反而開展了一場以選票為賭注的消耗戰,敵傷七分、自損三分。儘管川普不斷宣稱懲罰性關稅將由中國買單,但政策成效顯然並未反映在共和黨的選情上,尤其是在過去勝選的關鍵搖擺州。持久的貿易戰不僅成為了美國消費者耐受力的考驗,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經濟成長趨緩。
中方「抗打力」超過美方預期,北京開採「以拖待變」的談判策略後,球又回到了華盛頓手上—與中國「脫鉤」的倡議應運而生—如果北京堅不退讓,在美中實力在質在量仍有一定差距之際,將對華政策更進一步的由抑制性的推回(Push back)走向更強硬的脫鉤主張。
該倡議主張透過強制性、制裁性的途徑,重塑與重組全球經濟版圖,一舉在貿易戰中擊沉中國作為製造業全球性主導者的角色,徹底扭轉過去幾十年來地緣戰略與產業戰略佈局的結果,透過移轉區位產業鏈並抑制未來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來維持美國經濟霸權的地位,是典型攻勢現實主義在經濟實力成為國家權力衡量指標趨勢下的反映。
不過,隨貿易戰中的關稅手段後果浮現而飽受質疑之際,川普政府終在短期的政治考量下回防大選以及附之而來的攻防。取得階段性進展,成了雙方都亟需謹慎思考的選項,儘管帳面上北京做了讓步與妥協,但大量採購同時也宣告了脫鉤戰略暫時將被華府束之高閣。
與此同時,美中之間的貿易結構,除了美國對華貿易赤字的減少,其雙邊的經貿依賴,比起過往,將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當雙方經貿互賴層度越高,其總體關係之「脆弱性」(vulnerability)亦同樣提升,複合互賴體系(Complex Interdependence)逐漸生成,雙方將更傾向繼續維持互賴關係;同時,動用強制性手段的代價與複雜度也會提升,無論是在外交、經貿、貨幣或是安全領域。
把發展空間與美國掌舵者的政治需求做綑綁銷售,一來減輕了短期內持續挨打的可能,二來則為潛在的敵意與風險買保險。北京一只貼身式協議,看似退讓,或也有其戰略考量。
1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白宮簽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資料照,AP)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今日精選
- 川普發行「迷因幣」引發幣圈不滿:這太糟糕了,我們一直試圖證明自己不是騙子
- 上任僅3天就讓世界超緊張!從電動車、能源到北韓,沒有任何國家或產業想被川普「點到名」
- 「有錢人不勞而獲的財富,正在壓垮普通人!」樂施會警告:全球不平等加劇,頂尖富豪的資產最近一年暴增2兆美元
- 鈴木一朗入選美國棒球名人堂:候選第1年即拿下99.7%選票,亞洲球員進駐古柏鎮第一人
- 就任首日狂簽行政命令,「川普2.0」上路能否雷厲風行?PBS:推翻行政命令有前例
- 風評:川普歸來,台美管道推倒重來?
- 黃偉俐觀點:從歷史地理看美中衝突與台美關係,從無人載具看未來戰爭
- 陳國祥觀點:朝鮮半島「兩韓」體感冷熱不同,海峽兩岸「兩韓」吹不一樣的風!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360
劉燕婷觀點:中東AI爭霸戰―沙烏地vs阿聯酋,中美不是局外人
12月15日至19日,第19屆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I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