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2月7日──《馬斯垂克條約》簽署,歐洲開始追逐「歐盟一體化」世紀大夢

2018-02-07 07:00

? 人氣

1992年2月7日,歐洲共同體(簡稱歐體)的部長們簽署了政治和貨幣聯盟的《馬斯垂克條約》,使得將在1993年進入單一市場的歐體,進而達成單一貨幣、政治統合,最後成為一個類似邦聯性質的歐洲聯合體,這一天也是歐洲發展進程的歷史里程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今26年過去,包括歐債危機、難民潮等種種困境讓各國不再齊心追尋「歐洲夢」。去年的英國公投脫歐更讓歐洲各國的疑歐派、反歐盟和反體制勢力確信離開歐盟才是唯一的路,歐洲一體夢面臨崩解。

《馬斯垂克條約》建立歐盟單一貨幣制度  規範各國財政政策

馬斯垂克條約簽定的紀念碑。(Dozura@wikipedia/CC BY-SA 4.0)
馬斯垂克條約簽定的紀念碑。(Dozura@wikipedia/CC BY-SA 4.0)

《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又稱《歐洲聯盟條約》,由歐體12個成員國的外交和財政部長在荷蘭東南部小鎮馬斯垂克簽署,該條約之宗旨在建立歐洲經濟暨貨幣同盟(Europe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EMU),要在1999年前使各會員國在歐盟(EU)單一市場內共同使用新貨幣—歐元。

1999年1月1日,11個成員國採納了歐元,包括:法國、德國、荷蘭、義大利、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芬蘭和奧地利,希臘在2000年12月加入歐元區,而瑞典、丹麥和英國則選擇不加入歐元區。

除了貨幣整合,《馬斯垂克條約》中也對財政政策做統一的規範,明訂加入聯盟之財政門檻,各國債務餘額占GDP比例不得超過60%,且每年預算赤字占GDP比率不得超過3%,超過者必須持續降低其比率,或證明其逾限調整是暫時或例外的情形,否則將會被課以罰鍰。

忽視各國經濟差異   單一貨幣造成區內貿易失衡  爆發歐債危機

歐元區和單一市場統合整個歐洲,成為世界舞台上的一大市場,然而歐盟內不同國家的經濟體質差異過大,進而導致2009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歐元區內各國競爭力不同,會員間卻都使用同一種貨幣,導致經濟體質較好的國家,如德國的貿易條件相對佔優勢,不佔優勢的國家卻逐漸累積龐大的貿易逆差。另一方面,過去經濟體質不好的國家,如希臘、葡萄牙等,過去只能用很高的利率借到少量資金,但加入歐元區後他們的信用額度大幅上升,這些國家為了應付國內開支,選擇「以債養債」。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全球經濟不景氣,這些債台高築的國家借不到新的國債來還債,於是爆發債務危機,更牽連歐元區內其他國家。歐債危機顯示歐元區內的結構性問題,舉例而言,當初歐元區成立時並未建立退場機制,也忽視成員國經濟體質不一的問題。

走過四分之一世紀  馬斯垂克民眾盼再次點燃歐洲團結夢想

如今債務危機、難民問題和恐怖攻擊等,致使右派勢力席捲歐洲,各國疑歐、反歐盟聲浪日益高漲,但在《馬斯垂克條約》簽訂的這個荷蘭小鎮中,民眾對歐盟一體、歐洲共榮的熱情似乎尚未退去。馬斯垂克所在的荷蘭林堡省,省長博文斯(Theo Bovens)認為,歐盟需要轉型,但「我們需要的不是削弱歐洲,而是另一個歐洲。」

 

市長斯特克(Annemarie Penn-te Strake)則說:「我們應該再次點燃歐洲團結的蠟燭,這個微弱的燭光依舊存在,我們要確保25年前擁抱的歐洲夢仍將個夢想,而不是如今這個令人害怕的噩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