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不是罵大學與教育部的,而是針對一個搞了群眾募資的文創計畫,叫作「總之為了五年五百億就來一場大亂鬥吧」。為什麼這計畫名稱這麼長?因為近年日本輕小說流行用一個長句來作書名,吸引已經看太多的審美疲勞的讀者,我們這邊也就有人起而效尤,總之就是「標題黨」就對了。
這是一個模仿日式萌系動漫、遊戲的企畫,於2016年2月起跑,招募了不少畫師,將台灣各大學都「擬人化」畫成俊男美女美少女和幼女(是的,女性必須如此細分),主題可以望文生義知道是各大學要為補助經費鬥起來,場景就方便地設在平行時空。剛開始,這個企畫還頗為搶眼,上過新聞,吸引了各校同學與校友的關注;然而很快,大家就發覺到不對勁了。
首先,他們到底要做什麼?好像說要做手機遊戲但也沒確定,網頁上只看得到一堆人物設定,以及一些募資指標,說三十萬會推出角色設定集,四十五萬會所有贊助者贈送原創桌布,六十萬會輕小說化,七十五萬會推出原創LINE貼圖,九十萬會推出二創合同本,一百二十萬會遊戲化……這種小家子氣的做法,好像就是在說「我想做這個耶,但是我怕虧錢,你們先給我錢我再考慮看看做不做好不好?」做遊戲又會是什麼玩法呢?很多人問了,還是不講。倒是做了個宣傳影片,也什麼劇情和畫面也沒有。
然後又有人問:你要用這些大學的名字,那取得授權了嗎?這個問題他們始終沒有回答,現在據說換團隊了,也不知道答不答得出來。
真要完成一個企畫,推出好的作品,這需要哪些素質、什麼做法,我們鄉民未必瞭解;但我們肯定很瞭解一種人,就是只想出一張嘴就把錢和人哄過來陪自己玩的妄想家,因為誰沒有這樣妄想過呢?只是道德上明白不應該這樣,或者理智上知道真去做的話99%會完蛋,所以沒有去做。而今就有人這樣做了。
在各方的質疑,包括同行的批判之下,這個團隊也一直沒能端出什麼對得起投資人的草案與成品,至2016年10月底,以專案未達預定的最低金額30萬元,黯然退費收場。
這事原本應該也就這樣了,孰料現在它又起動靜,說換人了。其實,不管是誰來做,如果真能端出好東西,大家也是樂見其成的;中間你用一些小手段,比如買人頭在臉書專頁的粉絲數量上灌水(注意:我不確定它有沒有這麼做,我只知道很多人都在這樣做),大家也不會太在意。但若還是弄不出東西,就沒什麼好講的了。
去年8月16日,募資案「正式」開始時,PTT的C_CHAT板便燒了起來,各路鄉民與同行把它批到了體無完膚,我也是其中之一。下面就是我8月17日的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