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推動墮胎合法化,晚年力挺反墮胎》美國女性墮胎權傳奇人物「羅伊」69歲病逝

2017-02-19 16:34

? 人氣

麥科維從未親自出庭接受法官問話,都是由韋汀頓和柯菲代表出席,整個官司耗時3年,麥科維也在這期間生下第3個孩子,使得外界對這場訴訟案充滿疑惑。1973年,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以7票贊成、2票反對做出判決,認定女性墮胎權獲得憲法增修條文第14條提到的「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Clause)及「平等保護條款」(Equal Protection Clause)保障,即確保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政府侵害,主筆判決書的大法官布萊克蒙(Harry Blackmun)明文,孕婦可在懷孕首3個月自行決定要不要墮胎,且政府不得干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麥科維女士(Norma McCorvey)早年成為爭取墮胎權的先驅,晚年卻轉為支持反墮胎(AP)
麥科維女士(Norma McCorvey)早年成為爭取墮胎權的先驅,晚年卻轉為支持反墮胎(AP)

從未現身法院 也從沒有墮過胎

儘管打贏官司,麥科維依舊不為人知,她也沒有與韋汀頓和柯菲聯繫,與同性伴侶岡薩雷茲(Connie Gonzalez)度過約10年的「無名」生活。1987年,麥科維向專欄作家勞文(Carl Rowan)坦言,當年謊稱自己遭受輪暴而懷孕,理由是為了獲准墮胎,不過當年訴訟過程中,韋汀頓和柯菲並沒有強調性侵這一點,因此性侵並不是影響法官判決的關鍵因素。

麥科維在1994年出版第1本自傳《我是羅伊:我的人生、羅伊訴韋德案,以及選擇的自由》(暫譯,I Am Roe: My Life, Roe V. Wade, and Freedom of Choice),內容坦承自己是名蕾絲邊,並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稱,她和岡薩雷茲不愛跑趴,而是喜歡一起宅在家。不過在1995年,反墮胎團體「拯救行動」(Operation Rescue)在麥科維任職的墮胎中心旁開設辦事處,讓麥科維有了重大改變。

接受基督信仰 立場逆轉為反對墮胎

「拯救行動」全國主任、基督教福音派牧師班漢姆(Phillip Benham)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她(麥科維)無法與我們站在同一陣線,她厭惡我們」,不過兩人在經過多次溝通,探討基督信仰與墮胎後,麥科維的態度出現轉變,她開始上教堂,並由班漢姆受洗為基督徒,自此轉向為反墮胎陣營發聲,甚至在1997年告訴CNN,她認為「支持墮胎的人只是為了拿到保險費,並開設更多殺人(墮胎)中心」。

1998年,麥科維出版第2本自傳《愛贏了》(暫譯,Won by Love),敘述她從支持墮胎權變成反對墮胎權的過程,同年成為天主教徒,並宣布自己不再是同性戀,反墮胎天主教組織「生命牧者」(Priests for Life)的神父帕沃恩(Frank Pavone)同意麥科維成為天主教會的一員。帕沃恩18日稱,麥科維也是受害者,她因年輕無知而被當成宣傳墮胎的工具,同時對逾5800萬名因墮胎而死的嬰兒感到抱歉。

請願要求推翻判決 最高院不予處理

麥科維同年也在聯邦參議院委員會上宣布:「我會奉獻餘生,推翻以我名義通過的法律。」2003年,麥科維透過律師向達拉斯聯邦地方法院提出請求,聲稱有新證據顯示墮胎會對婦女造成傷害,但她敗訴,聯邦第5巡迴上訴法院在2004年駁回上訴,麥科維仍不死心,在2005年向聯邦最高法院提出請願,以墮胎會傷害女性為由,希望法院推翻判決,但院方認為是假設性議題而不予處理。

距離羅伊訴韋德案已經過了44年,但女性墮胎權仍在美國社會存有爭議性,新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則在1月22日,判決44周年的隔天簽署行政命令,重啟前總統雷根時期發起的墮胎法案「全球禁令」,禁止任何接受美國資金援助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在海外提供墮胎手術或諮詢等服務,違者將面臨援助資金被凍結的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