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的重點是美中台三方對彼此的認知,因為認知是決策的心理基礎。美中台戰略三角已存續近70年,在台灣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但很多人並不自覺,了解這個印記應該有助於我們了解台灣的處境。本章的另一個重點是,美中台三方對彼此的認知都在改變中,同時也反映在美中台戰略三角穩定與崩潰的變化上。
崩潰既然是美中台戰略三角的結局,那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會以什麼樣的模式崩潰,則是第四章的重點。個人將戰略三角崩潰的模式分為五種:(一)抽身模式;(二)圓桌模式;(三)蟒蛇模式;(四)烽火模式;(五)修昔底德模式。這五種模式各有其條件,當然,對台灣的影響也不一樣。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尤其是死生存亡大事,台灣不能不思考這五個模式的意義與選擇。
面對戰略三角必然崩潰的結局,台灣應有什麼樣的戰略思考,這是本書最後一章的重點,也可以說是兩本書的最終建議。以當前情況而論,民進黨把自身的困局變成了台灣的困局,因此,台灣要跳脫當前的困局,就必須先跳脫民進黨的困局。換言之,如果民眾沒有戰略思考的轉變,就無法促成民進黨戰略思考的轉變,即使國民黨執政也一樣,否則台灣就只能繼續內耗的悲劇。
戰略思考的目的是要為台灣找一條活路,戰略思考的前提也是價值的選擇。個人始終認為,台獨不僅是錯誤的目標,也是虛假的目標,維繫並提升台灣現有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目標。在這個目標之下,台灣需要的是時間與機會。本章中,我提出了命格的觀念,也就是台灣先天的時空條件,順之則昌,逆之則危。接著必須思考三個大問題。第一個大問題是台灣的定位,個人提出了三個定位:一把鹽、一件精品、一條價值鍊。第二個大問題是台灣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對台灣的意義。這些選擇其實就是認知的轉變,包括:(一)九二共識的選擇;(二)統獨與治理的選擇;(三)崩潰模式的選擇。第一項選擇不是未來的選擇,而是當下的選擇;第二項選擇及第三項選擇則是未來必然面臨的選擇。第三個大問題是台灣的依靠,亦即我們究竟有什麼依靠可以讓我們達成戰略目標?個人認為台灣過去有「老三靠」:(一)戰略三角的結構性保障;(二)團結;(三)實力,但從過去到現在,三靠的時空環境已發生變化,老三靠必須轉換成新三靠,否則台灣的前途將無所依無所靠。
大選之後,不少美日學者認為中共的政策犯了錯誤,這多少是西方學者一廂情願式的觀察,並沒有站在中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個人在〈中共有沒有犯錯,重要嗎?〉一文中已有說明,不再贅述,然而,美國學界最近對其冷戰後的外交思維以及政策,也出現了了不少反省的文章,這些文章大多立基於當前的國際現實,亦即美國已不再是獨霸,也不應該追求獨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