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吳敦娜笙就帶頭領著院子裡的女人們,開始各自大顯身手了。有烤羊肉串子、手扒肉、羊肉包子、包了內臟灌了米的大血腸、清燉羊骨湯,當然還有最澎湃堆得像座小山的羊肉抓飯,最後把羊頭放在炭火上慢慢地烤,焦香味漫飄在整個院子裡。這時候小朋友最期待的時刻到了,國外來的鄉親會把帶來的巧克力分給小朋友,這時候整個院子的小蘿蔔頭們,都聚在烤羊頭的火爐旁,分享品嘗這屬於小朋友的人間美味啊!
草原,自古以來就是遊牧民族男人與大自然搏鬥的天堂,對女性而言,可以說是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社會裡。20世紀封建王朝瓦解後,遊牧民族女性獲得解放,接受新教育的還是鳳毛麟角,尤其是在如此遙遠又有宗教束縛的新疆。吳敦娜笙是土爾扈特族人中,第一批就讀於我父親辦學的女學生,是一位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的新女性,畢業後嫁給新疆選出的蒙籍國大代表,也是新疆保安司令部騎兵隊長杜固爾。然而,幸福快樂的日子沒過幾天,土爾扈特人流離避戰的宿命又籠罩下來了。
1949年,新疆因國共衝突而動亂,吳敦娜笙跟著騎兵隊長的丈夫,還帶著一位喇嘛同行,經過青海走到西藏拉薩,他們是虔誠的佛教徒,在那住了一年。此時敏珠策旺多爾濟親王也攜家眷避亂於拉薩,而後他們一同又翻過喜瑪拉雅山到印度的加爾各答,此時政府也展開了營救敏親王的專案,他們也隨著營救專案而千辛萬苦輾轉來到台北,住進溫州街的新疆大院子。尋找由此開始。
17世紀時,已傳唱在俄羅斯伏爾加河域,土爾扈特汗國草原上的一首歌,在數百年的顛沛流離之後,居然在台北溫州街的新疆大院子裡重新響起,令人感嘆歷史洪流不斷輪迴,甚為奇妙。
歷史的故事需要從頭說起,也就是,土爾扈特人是如何出現在歷史的篇章裡。
十二世紀時,中古歐洲處於黑暗時代,飽受穆斯林的侵擾,在絕望之餘舉起了希望的火把。當時在歐洲流傳的史書中,述及草原突厥民族克烈部改宗基督教聶斯脫里派的事蹟。此外「鐸德約翰」(約翰長老)的傳奇也在中古歐洲廣泛流傳。傳說在東方的約翰王,會來解救基督徒世界。另外,13世紀時,在《敍利亞編年史》中,明確地將傳奇人物約翰王與克烈部首領王罕連結起來了。馬可波羅更在其著名的遊記裡談到約翰長老與成吉思汗的戰爭,他也說約翰長老就是克烈部的王罕。
鐵木真為建立大蒙古帝國,於1203年攻擊突厥族的克烈部王罕時,王罕的弟弟札合敢不並未出手相助,此時反而與鐵木真結盟。鐵木真大敗王罕後,一部分人隨札合敢不歸入蒙古部,鐵木真稱札合敢不所領部眾為土爾扈特(蒙語意為:護衛者、近衛軍),其他人則流散在中亞,成為各突厥民族的組成部落之一。札合敢不將長女亦巴合嫁給鐵木真為妃,次女唆魯禾帖尼嫁給了鐵木真第四子拖雷,也就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的母親,蒙古史稱四帝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