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中國為什麼還沒有解放臺灣?

2017-03-19 07:10

? 人氣

周恩來與毛澤東
周恩來曾對季辛吉表示中國會用和平手段解放臺灣,毛澤東說這是不對的,「臺灣只能用打的」。(資料照,取自網路)

在鄧小平時代,隨著中美關係的改善,臺海兩岸的關係也走向和緩,但是,鄧小平始終不肯在臺灣問題上作放棄使用武力的承諾。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中國當天有一個單方面聲明:「至於解決臺灣回歸祖國,完成國家統一的方式,這完全是中國的內政」。但是在中美建交公報中,中國放棄了在上海公報中「解放臺灣」的說法,而在此之前幾個月才剛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則明文規定要「解放臺灣」,可見,中國是拿自己的憲法當兒戲的,直到1982年中國修改憲法,才拿走了「解放臺灣」一詞。1982年通過的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只宣稱「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2000年9月11日, 中國主導對臺事務的副總理錢其琛提出在處理兩岸關係上,「一個中國」可以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份,好像他可以隨便就把憲法條文改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鄧小平 軍裝
鄧小平曾說,「統一問題晚一些解決無傷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的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這是一種戰略考慮。」 (資料照,取自前瞻網)

1984年10月22日,鄧小平對黨內高層說:「統一問題晚一些解決無傷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的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這是一種戰略考慮。」 中共是一個崇拜暴力革命的列寧主義政黨,毛澤東和鄧小平都迷信武力。鄧小平認為,如果承諾不以武力解決問題,那麼臺灣就永無解放之日,堅持不排除使用武力,是鄧小平處理臺灣問題的一個立足點。

1995年6月李登輝訪問美國,中國在歷經低調,沉默,憤怒和痛批等情緒不斷升高的一個多月後,1995年7月13日,江澤民公開說「我曾經講過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是我也想說明,這裡面假使國際上有一種干預的勢力,非得要進行挑起我們的衝突,這個恐怕中國人也是不能答應的。」江澤民將他即將舉行飛彈演習而行威脅之實的責任推給美國。7月21日至28日間,解放軍舉行飛彈演習,表示懲罰李登輝訪問美國。1996年3月,在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的情況下,中國升級軍事演習而引發臺海危機,美國緊急調動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來臺海應對,一時臺海戰雲密佈。當時,中國發動這場危機既是為了測試美國的臺灣政策底線,也是企圖干涉中華民國第一次全民直選總統,但結果與預期的方向背道而馳,李登輝仍然高票當選。臺灣大選後,中國開始注意到臺灣民意與他們站在對立面,被迫調整政策,對臺態度此後緩和了近兩年。

 

 20161126-前總統李登輝出席「台北高校同學會年會」活動.李登輝.(陳明仁攝)
1996年李登輝訪美,中國「試射飛彈」引發台海飛彈危機。但結果與中國預期的方向背道而馳,李登輝仍然高票當選。(資料照,陳明仁攝)

2000年臺灣總統大選前三天的3月15日,中國總理朱鎔基在記者會上發表「不管是誰,只要搞臺灣獨立,就沒有好下場」、「切莫一時衝動,以免後悔莫及」、「還有三天,世事難測,臺灣同胞你們要警惕啊!」的強烈警告,朱鎔基的言論經電視畫面播出,瞬間傳播到臺灣。朱鎔基的威脅,引發部分臺灣選民反彈,反而成為陳水扁獲勝的因素之一。然而, 中國在選後並沒有立刻對臺灣採取強烈的動作,而是對陳水扁採取低調的「聽其言、觀其行」的態度。儘管中國對陳水扁充滿不信任, 江澤民仍對陳水扁有所準備,沒有馬上放棄對話的可能性,不過雙方最終無法妥協。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