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中國為什麼還沒有解放臺灣?

2017-03-19 07:10

? 人氣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自1949年10月以來,就不斷公開聲明「一定會解放臺灣」,也就是武力攻佔臺灣。可是,60多年過去了,中國為什麼還沒有解放臺灣呢?(資料照,蘇仲泓攝、美聯社/影像合成:風傳媒)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自1949年10月以來,就不斷公開聲明「一定會解放臺灣」,也就是武力攻佔臺灣。可是,60多年過去了,中國為什麼還沒有解放臺灣呢?(資料照,蘇仲泓攝、美聯社/影像合成:風傳媒)

2017年3月6日,中國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參加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會議後說,「臺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但是那樣的統一方式,一定會給臺灣社會和民眾帶來傷害,「他們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對此,臺灣陸委會表示,政府對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現狀的政策始終堅定不移,任何非理性的恐嚇言詞,只會增加兩岸間的誤解;任何試圖以非和平方式處理臺海議題,只會讓兩岸同蒙其害,無助兩岸關係的正向發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自1949年10月以來,就不斷公開聲明「一定會解放臺灣」,也就是武力攻佔臺灣。可是,60多年過去了,中國為什麼還沒有解放臺灣呢?1949年10月,毛澤東總結「古寧頭大敗」教訓,認為要攻打臺灣就絕不能缺少海軍和空軍優勢,他決定用一年時間,組織海空軍和50萬渡海大軍,預計於1950年秋天攻佔臺灣,但他需要蘇聯的軍事支持。當時,史達林和毛澤東都認為,美國不會干涉中國內戰,而國軍又很容易被統戰,所以中國以軍事征服臺灣、徹底消滅國民黨指日可待。可是,1950年4月,史達林突然改變主意,同意北韓金日成在中國成功佔領臺灣之前就先入侵南韓。毛澤東盤算只有贏得史達林信任,才可以獲得蘇聯的軍事援助,所以他就同意了先入侵南韓,再攻打臺灣。這是代價慘重的誤判,韓戰雖然讓毛澤東獲得蘇聯的援助、建立了海軍和空軍,但卻錯失了攻佔臺灣的機會。

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和聯合國軍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半島板門店簽定《朝鮮停戰協定》,韓戰正式落幕。(維基百科)
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和聯合國軍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半島板門店簽定《朝鮮停戰協定》,韓戰正式落幕。(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韓戰的爆發以及中國的出兵朝鮮,使解放軍無法同時攻打臺灣,然而毛澤東對解放臺灣依然耿耿於懷。韓戰於1953年7月停火後,中國的軍事目標又轉向臺灣。1954年5月到8月間,解放軍和國軍在浙江沿海頻頻發生小型軍事衝突。1954年8月,中共突然發起全國性宣傳攻勢,揚言要「解放臺灣」。9月,毛澤東在臺灣海峽引發重大的戰爭危機,但卻得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12月,臺美簽署《共同防禦條約》。1955年3月,美國首次對中國公開進行核子威脅後,毛澤東才認識到美國對保衛臺灣極為認真,於是,周恩來公開呼籲與美國直接談判,美國政府立刻響應,此後,中國停止在臺灣海峽的炮戰。毛澤東所引起的1954年臺海危機導致了美國與臺灣簽訂《共同防禦條約》,該條約維持24年,成功地阻止了中國進攻臺灣,確立臺海兩岸長期分裂分治局面迄今,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以武力「解放臺灣」,仍是中國既定的國策。

1972年2月28日,中國在《上海公報》中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臺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干涉。」毛澤東、周恩來並沒向尼克森承諾只以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1973年11月12日,毛澤東對季辛吉說國民黨是一撮反動分子,「他們怎能和我們合作?」會後,毛澤東特別召集政治局會議批判周恩來「和美國人打交道時犯下右派的錯誤」,因為當天周恩來曾對季辛吉表示,中國會用和平手段解放臺灣,毛澤東說這是不對的,「臺灣只能用打的」。1974年11月26日,剛接任第一副總理的鄧小平會見季辛吉,在談到臺灣問題時,鄧小平重申「我們不相信和平交易」,鄧小平堅持不承諾放棄武力。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