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周在美國傑克森洞舉辦的全球央行總裁年會,到日前發生的「法國內閣叛變記」,再到18位諾貝爾經濟學家會議的反撙節,隱含的意義是:凱因斯派絕地大反攻,撙節派敗走。
每年在美國「傑克森洞」舉辦的全球央行舞會,總是吸引著全球金融市場的目光,大家總希望能夠從這些總裁們口中,聽出隻字片語的提示─即使是只能「讀唇語」。這次會議可看出各國對景氣復甦仍有疑慮,特別是憂心就業情況。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雖然表示「經濟已經更接近FED設定的目標」,但對失業率下降快過預期,她也承認因為數百萬勞工退場、失望,或淪落至部份工時的工作,因此單單失業率並不足反應真實情況。因此要以務實的方式評估,無需拘泥於固定的政策路線。這段話顯示美國的升息不會太快來臨。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則除了承諾歐洲央行可能使用「一切可能的工具」來穩定價格外,也要求歐元區國家在財政政策上要配合,因為單靠貨幣政策已不足以啟動擴張腳步。這些話實際上是對由德國主導數年的撙節政策的「公開打臉」。
而法國發生的「內閣叛變」事件,也是因為內閣中的經濟部長蒙特堡公開批評總統奧德朗、總理瓦爾追隨德國的財政撙節政策,導致法國經濟停滯,無法走上復甦道路,因此要求政府應作政策調整;另外2位教育、文化部長發言挺他,結果全部被開除─內閣總辭,瓦爾重組內閣。
事實上奧德朗不屬於撙節派,他是主張擴張、追求成長、降低失業,但顯然以其它閣員的標準來看,他還是「太撙節」了。
此外,日前在德國舉行的18位諾貝爾經濟學家會議,與會學者亦大力反駁減債、削減政府支出的撙節政策,要求政府擴大支出,利用低利率與充沛資金投資公共建設,政府不利用此機會借錢投資公設,這種行為「無異於犯罪」;對憂心通膨者,他們則斥為「傻子」。這是百分之百的凱因恩派的思維與藥方!
這一切都是對以德國為首的「撙節派」的反撲。從2008年9月爆發金融海嘯、到2009年末開始的希臘等歐豬國家的債權危機,德國一直堅持的是撙節措施─要求危機國政府削減預算、砍薪資、壓支出、減社福、重建財政紀律。
這段時間又有學者提出「擴張型財政強化」的理論與實證研究,「證明」有不少國家採取削減開支措施,卻成功的擴張景氣,更令撙節派士氣大振。他們的觀點簡直是對凱因斯理論的「叛變」,認為「政府支出會降低經濟成長」,「經常性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每增加1個百分點,經濟成長率就會降低0.75個百分點」。簡言之,凱因斯學派的財政政策完全無用,減支撙節才是恢復經濟動能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