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新政不只在於為美國建立了社會安全網制度,而是扭轉了重要觀念。新政之前認為勞資的不平等是天然的既有體制,新政之後行政、法律體系丕然而變,不再認為貧窮或低薪是無可避免的,而是相信政府可以介入改變不平等的現況。美國新政諸將並未非社會主義者,羅斯福還曾提出四大自由,重點是如何在市場和權利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羅斯福新政為後代打下了根基。
進一步退兩步,最過勞產業放任勞資自我協商
相反的,民進黨推一例一休勞基法,則是進一步退兩步,雖然提高加班費及給了特休假,但是一遇到反彈,就又開始四處找例外,例如,勞動部周五預告「汽車貨運業」將適用8週彈性工時,就被批可能會出現連續工作24 天不違法的荒謬狀況,但勞動部長林美珠卻連這是「血汗條款」都不肯承認,全然忘了之前國道五號車禍慘劇的教訓。
可以說,80多年前的羅斯福「新」政確實比蔡政府新,面對商界反彈,批評政府管太多,應該留給勞資協商空間這一套,蔡政府其實是全盤買單的,然而,羅斯福新政的當時就已理解,在個別的工人與大企業之間,個人又有多少協商的籌碼,更別說,汽車貨運業是最過勞的行業,司機通常是最弱勢的,政府在此刻鬆手,將來再發生另一個蝶戀花事件,誰該負責!
作家紀蔚然曾經如此評論契訶夫的劇作,「僵局裡沒有行動的可能,亦無行動的嘗試;每個意志觸發的行動都將自我扺銷。」其實,這是內耗的正解,台灣過去的朝野對抗可以歸於此類,至於蔡政府上台後的種種社會衝突,卻不能算是內耗或自我扺銷,因為,台灣民主走到今天,早該從政治民主進入社會性的民主,原來權利遭剝奪的人不可能長期安於既有的安排,衝突必不可免,重點是政府如何因應,如果政府說一套做一套、或是因循苟且,台灣未在這波變局中找到進步的動力或模式,那才是真正的僵局,也是真正的自我扺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