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風起雲湧,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也爆發學生運動,學運組織當年3月9日在各大報刊登「人權請願書」,旋即被賦予「民權運動宣言」的地位,學生們發起的一連串公民不服從運動,也加速種族隔離惡法《吉姆克勞法》及政策在當地走向衰亡。當年提筆寫下請願書的女學生波普日前接受《美聯社》專訪,強調她不敢對美國種族歧視的現況太過樂觀,擔憂多年來努力爭取的權利稍有不慎就會消失。
擲地有聲的「請願」
一甲子前,由時年21歲的波普(Roslyn Pope)撰文的「請願書」(An Appeal for Human Rights)以全版廣告形式登上亞特蘭大(Atlanta)多家報紙後,雖然遭到喬治亞州州長、種族隔離主義者范狄佛(Ernest Vandiver)抨擊,卻在全美贏得掌聲,被視為民權運動的宣言,更獲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和《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協助免費轉載,最後甚至被列入美國國會紀錄(Congressional Record)。
這份請願書闡明,為何黑人學生會違抗父母、教授、警察及當時法律,佔據「白人專用」空間,譴責涉及教育、工作、住宅、投票、就醫、上餐廳、執法等方方面面的種族歧視法律,疾呼「每個善良的人堅持自己的主張、革除不公不義。」
「每個正常的人類都希望能有尊嚴的走在路上,厭憎任何因他的種族或膚色而施加的剝奪人權禁令。」請願書中也提及,「不管在法律還是道德層面,我們本就擁有那些權利,我們不打算靜靜苦等一次一個的施捨。」波普也要求亞特蘭大城和喬治亞州的居民正視美國的真實情況:「別再相信那些告訴我們一切都美好平等、黑人都過得快樂滿足的人。」
嚐過自由的滋味 無法再忍受歧視
波普從小到大都在亞特蘭大生活,直到20歲那年就讀史培曼學院(Spelman College),獲得獎學金赴歐交換一年,才知道何謂自由的滋味:「在歐洲沒有任何界線,沒有我不能去的地方、沒有我不能參加的課程,我完全沒受到限制。」波普表示,她在歐洲時可以到任何喜歡的地方吃飯,但卻無法在亞特蘭大這麼做,「我感覺彷彿擺脫了鐐銬。」重返實行《吉姆克勞法》(Jim Crow)的亞特蘭大生活,令波普感到窒息,回憶自己當時過得非常悲慘,不知在嚐過自由的滋味後要如何忍受歧視。
波普返國後,有次和就讀莫豪斯學院(Morehouse College)的友人龐德(Julian Bond,後成為喬治亞州參議員)喝咖啡,龐德的同學金恩(Lonnie King,與馬丁路德金恩無關)走過來,手上揮舞著一篇4名北卡羅來納農業與技術州立大學 (North Carolina Agricultural and Technical State University)學生在藥局靜坐的報導,讓他們突然靈光乍現:「我們為何不這麼做呢?」波普表示,他們當天就決定要發起運動,「我們拒絕再背負低人一等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