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知名美國智庫,易思安教授於友報投書倡議:成年男女的家中,應存放國家配發槍枝,隨時準備動員集結,其並認顯需台灣進行結構性的變革云云;筆者以為或師法瑞士經驗,然在臺灣前例,恐水土不服,更有害駐臺美人安全,試申述之。
以名導奧利佛史東《金甲部隊》(原名:Full Metal Jacket)片尾為引:單槍匹馬,年輕女越共,幾乎讓美軍乙個班全滅;幾經波折,終於在英勇的美軍包抄下,得為同袍報仇,他們合唱米老鼠進行曲,熊熊火光中,越南市街已成斷垣殘壁。承前,似若易先生妙計,「一婦當關,萬夫莫敵」,但若臺灣成越南,軍民玉石俱焚,豈為臺美樂見?
或謂:當年西班牙的游擊戰,不也讓拿破崙知難而退?但之後,西國中央政權崩潰,從1920到1970年代,陷入無止境的惡性循環,後患危害,遠勝內戰;是以,美國國父華盛頓,對英軍不採游擊戰法,南北戰爭,邦聯政府名將李將軍也放棄游擊戰,不以此方式妄想挽回頹勢,皆基於同樣考量。承前,西班牙地勢險要,奇兵用武之地,然臺灣地小人稠,豈堪如此摧殘?《1984》、《動物農莊》作者喬治歐威爾,參與西班牙內戰,共黨與游擊隊有內鬨,他遭放冷槍,險些喪命,試想:若臺海啟戰端,歐美人士,豈因金髮碧眼,百毒不侵,神功護體?臺人有槍,恐非戰力,而係禍端!
或謂:臺美邦誼要有信心,共軍屆時來犯,必能齊力拒敵?《乙未之役中文史料》:有臺灣牧師給教會的信提及:英艦駕時號要離開淡水,為免遭清軍炮臺阻攔,特別重金購置,將火炮零件拆卸,未料,當英艦離港,仍遭觀音山炮塔襲擊,死六人,傷十人;日軍樺山資紀,號令秋毫無犯,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反倒清軍與民主國群龍無首,兵賊無異,釀成大害。承前,今美國乃頭號強國,川普雄才大略,乃公認事實,然乙未戰爭實例,連外邦撤僑,尚且無法全身而退,即便美國駐臺新使館,固若金湯,然市街皆有敵我不分的武裝暴民,不足為奧援,恐重蹈「黑鷹計劃」的索馬利亞之難,屆時智庫又該如何因應?實值臺人與美國長官參酌!
最末,以歷史故事做結:西元477年,重州叛變,北魏馮太后派兵鎮壓,亂平後居然下屠城令,雍州刺史張白澤勸諫:「首惡皆死,百姓何辜,難道一城都無忠義之士?」遂收回成命。綜上,覆巢之下無完卵,若臺人配槍,等同實現,日人敗戰前「全員玉碎」瘋狂,易教授啊,豈能「思安忘危」?
*作者為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