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歷史階段的孫中山先生,有不同的政治主張,比如在革命以前的孫中山主張驅逐滿族人,革命之後又主張五族共和,早年希望在中國推行英美的民主制度,晚年則在日本的大亞洲主義和蘇聯的共產主義之間徘徊,並主張剝奪「反革命份子」的人權。到底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是什麼?或許還是只能從《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民生主義與民權主義來界定。
蔣中正、毛澤東與汪精衛都是廣義的《三民主義》信徒,但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他們都會做出該優先推行民族、民生還是民權主義的不同選擇。或許從更嚴格的意義上來講,也只有蔣中正與他的繼承人有辦到真正的民權主義,還不是孫中山實行「聯俄容共政策」以後推行的「革命民權主義」,而是真正給中國人帶來歐美的政治制度。
毛澤東從來沒有把民權主義放在眼睛裡面過,所以他正確來講應該是屬於「二民主義」的信徒。身為民族主義者的他,在抗戰時還需要來自蘇聯的援助並且與日本相互利用,沒有辦法把民族主義放到第一優先。於是他以改善農民生活的「土地改革者」身分現身中國政治舞台,緊抓「民生主義」大牌吸引知識份子和西方人士支持。
此外為了奪取政權,毛澤東一度在其根據地內賦予了農民參政權,本身並不信任民權主義的他一度也被視為比蔣中正更開明的領袖。因為這些被賦予參政權的農民並沒有反對或者監督中國共產黨的權力,實際上來看中共根據地並沒有真正的民主,不過用來欺騙西方觀察家已經足夠。畢竟蔣中正忙於領導全國軍民同胞對日作戰,沒有辦法兼顧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的實施。
讀者們此刻一定會問,是否蔣中正在抗戰時推行的政策是以民族主義為主?答案是對,但是也並不對。因為孫中山先生革命的目的,是要把中國同時從西方還有日本殖民統治者的手中解放出來。蔣中正領導中國軍民抵抗日本,只實踐了孫中山先生一半的民族主義。另外一半以西方為目標的民族主義,其實正是由汪精衛先生在推行的。
汪精衛背叛民族主義嗎?
關於汪精衛是否背叛民族主義一事,那純粹是因為日本帝國戰敗,汪精衛政權徹底垮台,失去了歷史話語權所導致。如果1949年的中華民國政府,如同1975年的越南共和國一樣被共產黨推翻到連台灣都不剩,失去一切宣傳自己意識形態與歷史觀點的國家機器,那麼在中華世界同樣也不會有人宣傳蔣中正心目中的民族主義。
更何況汪精衛是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結盟,而日本帝國如同納粹德國一樣,被美國、中華民國、英國與蘇聯等戰勝國視為絕對之惡看待。所以支持汪精衛政權的中國人,比在1975年後逃亡美國的南越與1949年隨政府遷徙來台的蔣中正支持者還要更沒發聲機會了。值得一提的是,為數眾多逃亡美國的南越華僑或者撤退來台灣的外省人,其實在1945以前也曾是汪精衛政權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