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這樣做的。武漢是一個大城市,好多航班公共交通都會經過,如果不封,對國內國外的影響會好大。」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接受BBC中文採訪時是認為,「封了城,給其他省市就做了準備,比如北京、上海、廣東,他們處理相對容易點。」
從中國政府的行為邏輯來看,向來都是把「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國獨立政治學者陳道銀對BBC中文指出,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全局意識」,為了整體的利益犧牲部分的利益。
「如果不採取封城的手段,(病毒)擴展到全國,勢必會影響到全國的整體利益,從而影響到中共的執政。」
武漢的犧牲
封城之後,在疫情的高壓下,武漢醫療和生活資源緊張,各種問題浮出水面。
超市出現搶購潮,市民蜂擁而進將蔬菜水果和各類日用品一掃而空;醫院防護物資極度短缺,醫務人員重覆使用防護服,戴非醫用式口罩,眾多三甲醫院越過衛計委直接向社會徵集口罩和防護服等醫療物資。
核酸檢測試劑盒告急,大量病人無法及時確診;現有牀位無法收治井噴般的確診患者,他們在家隔離,卻傳染全家人;交通工具全部停運,醫護人員無法正常上下班。
病毒已經嚴重擴散,一幕幕人間慘劇持續出現,冰冷的死亡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故事。
武漢漢陽一名女子在家中陽台用臉盆「敲鑼救母」,為重症母親哭求一張醫院牀位;70歲的尿毒症患者疑似患上新冠肺炎,無法在醫院透析,也等不到社區安排核酸檢測,跳樓身亡;55歲的湖北電影製片廠導演常凱一家四口因新冠肺炎相繼去世,常凱遺書感慨「牀位難覓」,錯失醫治良機。
「武漢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丁沃爾說,「除了病毒造成的死亡外,我相信從長遠來看,他們的身心健康也會受到影響。面對這次挑戰,我們都應該感謝他們的勇敢和堅忍。」
解封的指標意義
幸運的是,在中國當局的強力舉措下,新增確診人數大幅下降。根據中國官方數據,自1月23日封城後,湖北省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曾在2月中旬達到高峰,隨後逐步回落。從3月中旬開始,新增病例降至個位數。
湖北當局3月24日公布,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正式解封。
決定何時解封,需要在疫情管控和經濟復甦之間反復權衡。雖然風險仍然存在,但是從經濟上來說,湖北和武漢急需復甦。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復工復產,民眾恢復日常生活,也能給全中國傳遞正面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