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新聞會與世界脫節,看了新聞會與事實脫節。」丹佐華盛頓這句話,已經成為調侃媒體的語錄,更經典的還有這句:「任何事都熟能生巧,包括鬼扯!」調侃之後,他堪稱極有風度且正向地提出了解決之道:「你們媒體的責任是什麼?報導真相!」
講「天職」或許標舉得太高,但「報導真相」正是媒體基本的工作內涵,遑論責任,怎麼會成為問題,還有勞大明星「指正」?丹佐這段話是回應媒體報導他「轉向支持川普」的「假新聞」,至於「假新聞」製造機或風暴核心的川普,可沒有丹佐的風度,他直接數度開罵:「這些人(媒體)從來不覺得害臊,但他們應該感到羞恥才對!他們一定認為他們的讀者都是笨蛋,隨隨便便就會忘記過去的報導出了多少次錯誤。」可以預期終其總統任內,都會罵之不絕;而且,媒體絕對不退讓,自主建立「真實查核機制」,檢驗川普的前言後語。
問題來了,丹佐和川普都說新聞不實,那真相到底「藏」在哪裡?
真相不是點不是線 是立體的
丹佐是否「轉向」支持川普,是簡單極了的問題,不要說問他,問他經紀人總成吧?但多數「真相」不是一個點,不是一條線,甚至也不是一個平面,「真相」往往是立體的,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說瞎子摸象言過其實,媒體工作者都是明眼人,不用「摸」的,事實擺在眼前,張大了眼睛總看得到,然而,「立體的真相」繞一圈都未必看得真切,還有上有下乃至內裡的核心,更重要的,對「真相」的解讀乃至詮釋,媒體固可為,卻不可能立下定於一尊的答案,每個人有其不同的偏好、想望和期待,當答案不如預期時,從失落到憤怒都是可能的反應。
網路時代不必勇敢的挺身而出,宅在鍵盤前就可能改變「沈默的螺旋」成為「憤怒的螺旋」,從白玫瑰、大埔案、洪仲丘案、到太陽花學運…,已經有無數「改變現狀」的案例,然而,「憤怒」並未因此得到撫平,不能不面對一個嚴肅的事實:「憤怒的螺旋」還在擴大中,蔡英文總統就任未滿一年,民意低氣壓就頗有成為另一場風暴的跡象,前總統李登輝會見社民黨成員時直言,蔡政府提出了許多議題,也引起了許多紛擾,對嚴重紛擾並沒有提出化解的具體作為。
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對新聞─特別是政治新聞─引發的恐懼和憤怒,有著近乎雞湯式解讀:歸根結底是希望世界變得更好,比方說選民為了政客違反競選承諾就憤怒,因為他相信選舉不應涉及欺騙(這顯然無稽);新聞要做的不是消除憤怒,相反的,而是提供幫助─證據,證明你所有的憤怒其實本來就是不完美人類的常態,好讓你心平氣和的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