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被遺忘的戰役—1940年挪威戰役中的聯合作戰雛形

2020-04-19 07:10

? 人氣

德軍登陸挪威。(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德軍登陸挪威。(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希特勒於1939年入侵波蘭後,英、法兩國對納粹德國宣戰。在英國隨時可能以強大海軍重施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封鎖德國故伎的威脅下,為了取得對抗皇家海軍的基地,並確保瑞典鐵礦石供應,入侵挪威成為希特勒重要的戰略考量。短短兩個月的挪威戰役,擁有幾個現代戰爭的第一頭銜:第一個空降作戰;第一次以空中優勢壓倒海上優勢;空中補給第一次成為戰場主要決定因素;第一個真正的陸海空「三棲作戰」(triphibious operation)。雖然這場戰役在規模與戰略意義上,比起之後的大型會戰不免相形見絀,但德軍原創性的三軍聯合作戰表現,卻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聯合作戰在德國的發展

兩次大戰之間的和平時期,德國受到凡爾賽條約限制,僅被允許擁有一支十餘萬人的自衛性武力(國防軍)。德國陸軍雖被大幅裁減,但從未放棄重整旗鼓的希望。舊德軍參謀本部的菁英,仍孜孜不倦地檢討一戰中的戰訓,發展創新的作戰觀念與準則。在稍後震驚世人的裝甲「閃電戰」體系中,就完美地結合了陸上機動部隊與空中打擊力量。可以說,德國陸軍一直都將陸、空兩棲聯合作戰視為下一場戰爭致勝的關鍵,並在陸軍建制中保留由飛航參謀與有經驗飛行員組成的小型航空部隊。一旦擺脫凡爾賽條約的束縛,空軍就從陸軍分離出去,成為獨立的軍種。1933年德國空軍部成立,當時英國皇家空軍與美國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前身)深受杜黑空權理論影響,都強調空軍的戰略轟炸角色,德國空軍卻同時重視支援陸軍作戰的任務。

德國空軍於1935年3月正式成軍。第一任參謀長韋佛(Walter Wever)建立了空軍聯絡官制度,在陸軍的軍團至摩托化步兵師與裝甲師派駐聯絡官,確保地面戰情迅速傳達到最近的空軍支援單位,俾使作戰層次上陸空兩軍的行動高度協同。韋佛與陸軍高級將領也鼓勵駐地鄰近的陸空軍單位之間,進行計畫制訂交流與聯合演習。1936與1937年間,國防軍進行了重整軍備後第一次各軍種大型演習,空軍除了自己的戰略轟炸訓練外,也投入24架戰鬥機、轟炸機、斯圖卡(Stuka)地面攻擊機,與20個陸軍師進行聯合作戰操練。雖然空軍一直刻意維持自身的獨立性,不接受陸軍指揮,但在對陸軍行動提供空中密接支援的訓練上一直很用心。德國介入西班牙內戰(1936-1939),更讓陸空軍協同作戰的準則在實戰中獲得檢驗。由李奇霍芬(Wolfram von Richthofen)擔任參謀長(後接任指揮)的「禿鷹軍團」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讓各國軍事觀察家對陸空作戰協同的潛力與德軍對此戰術掌握的程度大感震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