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風評:比借錢放煙火更危險的前瞻─豈能政治分配草草了事?

2017-04-28 08:10

? 人氣

審前瞻法案,在衝突中快速通過,反而削弱其正當性。(顏麟宇攝)

審前瞻法案,在衝突中快速通過,反而削弱其正當性。(顏麟宇攝)

周二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中,在抗爭、打罵聲中以20分鐘快速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雖然只是委員會的初審,但民進黨真的好蠢,這種作法只是進一步削弱推動前瞻計劃的正當性,引起社會更大的質疑與反對而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行政院在3月公布前瞻計劃內容,1個多月來,外界的批判聲浪逐步升高;縱然立法院為了此特別條例舉辦多場公聽會,地方首長都親自與會爭取支持,但批判的聲音不減反增。綠營不思好好說明、拿出有說服力的評估報告,支持行政院決策,反而在立法院中橫柴入灶,20分鐘就把這個牽涉到8900億元的法案送出委員會,這種作法「不黑箱也變黑箱」;隔天才放軟態度,決定下周一重排審查議程、「讓程序再走一次」。

其實,外界雖然對前瞻批評很多,但至少有兩件事,沒有人會反對:台灣經濟需要財政政策支撐、國家需要持續建設;當然,另一個更隱諱的「通關密語」是:不分朝野藍綠的政客,都需要建設計劃「加持、滋潤」。過去扁馬二朝的各種公共建設計劃即使有批評爭議,最後終可過關,即為明證。而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在爭議發生後出面講的就是:「若立委認為前瞻不需要,可大聲說」,他特別強調「這不是威脅」也頗有「此地無銀」之味道,其中隱含之意,值得玩味。

不過,面對外界如潮的批判,稍有智慧與專業能力的執政黨,此時即當檢討計劃、加強政策說服力─當然,還有重新審視其「政治分配」是否妥當,而不是強硬過關、草草了事;至於如一些綠營官員與立委出現類似「返祖現象」,舉當年劉銘傳在台灣作鐵路「那有什麼評估」、或者直接對交通建設的「自償性」發出歇斯底里的質疑,那就更是等而下之,讓人有不堪入目之感了。

以外界批評不少的前瞻計劃要舉債8000多億、有債留子孫之嫌的批判而言,事實上這個問題不算嚴重,因為舉債從事建設,其實是屬於資本性投資,而不是舉債作為消費性支出,在道理上是可說得過去;更何況8000多億如以8年分散投資計,每年舉債約1100億元的資本支出,也在可接受範圍內。但行政院對此方面的政策說服顯然無力且不足,是該加強了。

不過,前瞻計劃真正的問題不在舉債建設,而是太多計劃尚缺乏專業評估就急著提出搶錢;坦白說,有些政府支出是「一次性花費」,後續不會有任何費用─例如近年台灣地方政府最流行的「放煙火比賽」,這是百分之百的消費性支出,放完就什麼都沒有,效益是現場觀賞民眾「因消費得到的效益」,但如果地方政府以借錢來放煙火,大概討罵是難免。

不過,前瞻計劃中可能有不少項目是比「借錢放煙火」更危險;那些項目不是投資建設完即可,後續仍有綿綿不絕的費用支出─不論捷運或輕軌等軌道建設,完工後都有後續的營運費用,即使沒什麼人搭乘,營運費用還是少不了。其後果比單純的「蚊子館」還糟糕─蚊子館蓋完沒人用只能放著,至少沒啥費用支出;即使有維護費也遠遠比交通建設營運費低上許多。

因此,前瞻計劃真正最大的風險、及外界最嚴重的批判,來自許多計劃缺乏專業評估即開始坐地分贓;而這筆投資不是花完、創造了當期GDP(國內生產毛額)後即可了結,未來可能成為政府的財政黑洞與錢坑。行政院與地方政府面對此疑慮,該回頭想清楚、作好評估,少拿民粹字眼辯駁,翻出報告、拿出數據,說服社會,讓批評者心服口服才是正道,也才可能避免太多資源誤用。

不過,政府拿出的評估報告,希望能少點政治、多點專業,那些任意拉高效益、蓄意壓低成本的事就少作一點;例如某地方政府,為了爭取經費,把原來只有6%自償率的一個軌道建設,一口氣上調到20%自償率的蠢事,最好別再發生,否則,整個前瞻計劃的評估報告都會因一粒老鼠屎而全毀,更難取信於社會。

至於藍營提出在條例中納入究責機制等,則該想清楚是否有必要;以藍營提出的訴求而言,不論是「進度未達80%則官員移送監察院」、或是所謂「預算未用完繳回國庫」的監督機制而言,其實只是畫蛇添足、憑添紛擾,現有法令制度其實都已有規範,不必在此空泛無益之處打轉,更不必費力的「抬桌抗議」;多費點心思,回頭深入審視、了解每個計劃的成本效益,應該才是更務實與到位的監督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