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專文:《漢寶德談美》,牧羊人談「功夫」

2020-05-02 05:50

? 人氣

各家拳經沒有解釋清楚的,就是「合一」的內涵。我認為之所以許多人解釋不清楚,就是因為少了「科學」的串接。如果把「物理」講清楚了,技巧也就會清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你如果仔細看,所有的拳勁、掌勁,都是發自於腿。許多男生當兵時練習的莒拳,出拳時強調腰部的旋轉,看起來好像與腿無關。可是腰坐在馬步之上,故旋腰其實就是源自於雙腿重心的小幅度移轉;腿與腰若能銜接得宜,則一拳拳都有一腿腿的下盤「加持」。腿比手臂粗壯甚多,加持之後威力當然會大。然而若是銜接不佳,則腿腰與手不相連結,那麼揮拳就只是「手臂動作」,威力自然不足。

因此所謂腰、馬、手合一,就是要使自己身體各部分的力道銜接相加,而不是自我抵消。銜接得好,出拳如同蹬腿般威猛,功夫的「技巧」就好。腿腰手合一推其極致,就會看到類似一寸拳那樣威力驚人的出拳勁道,那就是運動之美。腰腿手銜接得好,揮拳出腳就流暢漂亮,用肉眼看就能看出威猛。

鞭擊圓潤之美

腰、馬、手的合一聽起來頗為玄妙,我們也許用別種運動解說,就更清楚。十年前男子職業網壇發球球速極為驚人的,首屬羅迪克(Andy Roddick)。大家都知道,網球發球通常身高越高球速越快,所以伊斯那(John Isner)發球球速快不足為奇。但羅迪克身高在男子網壇不算突出,卻能球速如此,就是因為他的腿至腰至手,銜接得極為平順。

你知道網球和羽球比賽英文轉播中提到的 love 是什麼意思嗎? 「表演賽」的英文又要怎麼說?(圖/pixabay)
網球發球有其技巧與奧妙。(資料照,pixabay)

如果把身體比喻為鞭,則腿為鞭頭,手及拍為鞭尾,脊背腰臂則為鞭身中段。羅迪克的銜接好,表示他可以「身體揮鞭」極為順暢。這,就是發球的「技巧」,也是運動的流暢之美。當然,技巧一部分源於練習、一部分源於秉賦。只有秉賦夠好的,才能在苦練之後成為一等一的高手。網球如此、各種運動如此、各種功夫也是如此。

我把身體描述為鞭,是要大家嘗試想像各種可能性。網球發球就只有一種揮鞭弧線,可是功夫則不同。我們想像鞭頭是腿,鞭尾是拳掌,這個拳掌在迎敵對陣的時候,可能擊往對手的頭、胸、肋、腹、腿。「鞭尾」落點隨攻擊目標而高低不同,但是「鞭頭」的部位卻同樣是腿。讀者就可以想像,各種招式若要都能發擊俐落,其所需要的身體銜接技巧即招招不同。也因為如此,武術上對於正拳、勾拳、偏拳、栽拳及移步箭拳等招式,各有不同的「技巧」,也需要不同的練習。

許多門派的功夫都有「型」、「套路」,都是希望練習者熟悉這些套路中不同的腿腰手銜接。各種套路打熟了,則各種不同角度的出擊皆如柔順擊鞭,那樣自然功夫深厚,也有渾然一氣的運動之美。

畫圓,越小越美

到現在為止,我都只談身體協調性的鞭擊,都只是人體物理的熟練,沒有談到許多練功夫者常說的「內勁」。如前所述,我不相信、不打算討論任何「違反物理原理」的所謂內勁。「一寸拳」看起來像是「內勁」,但是我認為它只是「外顯身體動作極小」的「擊鞭」。功夫不但希望勁道強,也希望自己的動作小,如此才不會讓對手事先察覺。所以,當我們用腰馬旋轉而啟動擊鞭動作時,這個腰馬動作可以很大,也可以縮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