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近4萬人被迫遷移,航空城土地徵收恐釀人道災難

2020-04-29 17:00

? 人氣

徵收範圍內的居民帶著一疊厚厚的文件,向民間團體尋求協助。(李佳穎攝)

徵收範圍內的居民帶著一疊厚厚的文件,向民間團體尋求協助。(李佳穎攝)

「這裡的房價都是被建商炒作的!」計程車一駛離桃園高鐵站,司機指著兩旁稻田與鐵皮屋交錯的聚落,「這裡就是以後的航空城,因為快要徵收了,建商都搶著進來買地。」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航空業前景未明,因航空城而起的土地賣賣卻絡繹不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居民陳抗七年,徵收範圍變來變去

內政部於四月二十九日召開土地徵收審議大會(土徵大會)通過桃園航空城計畫後,交通部及桃園市政府即可分別徵收機場園區、周邊第一期開發地區的私人土地,共二五九九公頃,有六一九○戶,約一萬六三六七人將被迫搬遷;再加上第二期開發地區,共影響九千多戶,近四萬人。

民航局所需徵收的面積是一四一二公頃,開發目的主要為取得第三跑道與新增客貨運區、航機維修區、自由貿易港專用區及產業專用區等用地。桃市府則是負責周邊第一期約一一八五公頃的開發土地,目的是為因應桃園機場擴建所衍生之旅客、貨運量及周邊關聯產業發展。

二○一三年,時任營建署長葉世文通過「桃園航空城都市計畫」,總徵收面積高達三二○○公頃,引發在地居民抗爭。經過兩輪聽證會,雖有一二七公頃被劃出,但後續卻又劃入其他區域。眼見徵收期程逼近,卻不見相關的詳細安置計畫,整體開發計畫的必要性與正當性仍備受質疑。

住在機場東北邊崙仔後聚落的呂學信已到台北陳情多次,因為桃園航空城計畫於一三年公布後,這個村落始終不在計畫範圍內,沒想到在一九年的都市計畫審議會議中突然被納入徵收範圍。「過去不需要,為什麼現在需要?」針對他的疑問,政府從來沒有回答。

「我的土地還有在種菜呢!」住在埔心溪旁、國道二號附近的呂先生在土徵大會前夕拉著鄰居,帶著一疊厚厚的文件,向台灣人權促進會、環境法律人協會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尋求協助。他們世居在此,利用住家附近土地做為零星農用,耿耿於懷的是土地徵收後就無法繼續農作。

安置計畫簡陋,欠缺產業衝擊評估

呂先生的鄰居則擔心:「補償金下來之後,我們找不到地方住。」政府進行區段徵收後,原地主可以依照徵收時的土地總價選擇領地或領錢,不過土地被徵收後往往改成住宅區或商業區,土地價格翻倍,地主即使領到錢也買不起原本大小的房子。

住在第一、第二跑道尾端自強社區的陳先生,也帶著五十份連署書前來。他的住家被劃入未來用於BOT招商的產業專區,徵收後無法回到原址居住,而其他鄰居的土地被劃為住宅用地,因為未來無法「一坪換一坪」,他們都不想被徵收。

「硬要徵收是導致航空城將面臨人權、人道災難最主要的原因。」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認為,住宅與產業用地交錯並列,根本無助於開發。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徐孟平也質疑,航空城範圍內的土地若規畫做為產業專區,應該先通過環評才能徵收,但目前並沒有任何進度。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佳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