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乃靜觀點:只「打」假新聞,夠嗎?

2020-05-06 05:50

? 人氣

這些小故事反應出,面對假新聞,除了查核、施行媒體素養教育,在認知層面讓民眾不要受其影響,中斷後續分享之外,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則是民眾因假新聞,有時會處於行動決策的困境,他們需要行動的指引,以免盲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認知層面的改變而論,政府網站的闢謠專區或第三方查核機構已扮演一定的角色。但如何加強觸及率,讓更多人知道假新聞,以免受害,其實還有努力的空間。就筆者所知,目前臺灣事實查核中心已經有幾個不錯的作法,例如與華視合作,共同製作新聞單元「打假特攻隊」;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合作「聲音版」查核報告,查核記者在「誰是假消息」節目中,分享事實查核報告;與中央廣播電台翻譯團隊合作,將民眾常流傳的偏方,做成懶人包圖卡,翻成20種外國語言;與鏡好聽合作製作「出擊事實查核大揭密」節目。近日,臺灣事實查核中心也獲得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五萬美元補助,準備將查核結果以地圖、時間軸、資訊圖表、互動遊戲、影音等多媒體方式呈現,觸及更大的社會層面。

如前所述,對假新聞的觸及率,各單位已使出渾身招數,希望能有所助益。但對於行動層面的協助,則少有思考到。行動層面也因假新聞內容主題不同,有不同的作法。有些是政府的政策說明就可以安撫民心,有些則需要專家的解釋。前者最好的例子就是,3月中,國內因為確診案例急遽增加,網購平台出現民眾瘋搶物資現象,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其臉書指出,「盡量買,貨很多,政府公糧庫存90萬噸,糧食非常足夠。」還有,搶購衛生紙之亂時,政府以蘇貞昌的一張搖搖屁股圖,搭配「無論你再怎麼會臀,我們一人都只有一粒卡臣」文字,幽默風趣的話語,消弭民眾焦慮的心情,也平息了搶購糧食和衛生紙風潮。

某些假新聞的內容主題則需要專家的釋疑,才能避免盲從,例如偏方、藥物治療等。這部分筆者建議,政府可以設置假新聞諮詢專線,召募各領域的專家,或以志工的形式,即時回答民眾的諮詢,告知民眾正確的作法,避免假新聞或謠言演變成「災害」。

*作者為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