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來越難相信武漢肺炎留下的衝擊將快速消退。短期衝擊可能會翻轉,也可能會化為長期衝擊。貨幣、供應鏈、公共衛生系統將決定經濟呈現V型反轉,在快速下跌之後快速回升;還是像U型反轉那樣拖很久才能恢復正常。
武漢肺炎大流行幾個月之後,顯然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但經濟影響則仍未明朗,因為每一項相關因子都在快速變化,甚至連找出這次危機的模式都很困難。
這不是由銀行或金融業引發的典型衰退或蕭條,雖然封城和停工讓經濟崩潰快得嚇人,但美國的政策制定者也同樣迅速地採取行動,避免2008年的悲劇重演;他們大力整理了資產負債表,讓主流銀行能夠承受更差的信貸品質,拯救那些需要幫助的企業。
新興市場面臨金融動盪危機
當然,危機的核心在於基本面。但現在是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重演嗎?可能不是,目前石油供給沒有受影響,但市場觀察人士依然擔心油價會一路崩跌。雖然目前的危機始於供給面,而且即使中國成功控制疫情,其他地區的供給依然可能會大受影響;但其實危機也早就影響了需求面。
所以,某些經濟學家以更廣的視野回顧了歷史上的瘟疫與戰爭。簡而言之,瘟疫會讓勞動力稀缺,因而更貴;但武漢肺炎的影響不太可能大到直接衝擊勞動力供給。這種觀點與現代銀行業及全球貿易幾乎無關。
和這次最像的例子,反而可能是某場相較之下輕微很多、但影響之後幾十年亞洲金融業發展的危機:1997年的金融風暴。至於這場疫情的關鍵因素,可能則是國際交流以及各種傳染因子。這次危機的地點可能與上次不同,總損失也會比亞洲金融風暴更大,但這次和上次首先面臨金融動盪的都是新興市場。
自1月份以來,已約有1,000億美元資金離開了新興市場,這些資金大部分都在3月份外流,該月外流總量與2008年全年相當。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預期,新興市場的活力將面臨1951年以來的首次下滑。那些衛生條件與基礎建設比較不發達的國家,在武漢肺炎中必然最先受傷。
美國優勢:美元儲備地位
當然,這並不表示先進國家傷得就比較輕。許多產業都災情慘重,傷害快速到官方都來不及統計。但我們還是可以從4月初公布的資料瞥見端倪,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總人數從3月15日到4月4日爆發,連續3次打破了近40年前一週69.5萬人的紀錄,總數更來到1,680萬人。聯準會聖路易斯分行預測,美國失業率將上看32%,相較之下,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失業率最高也只有25%。
這都是「待在家裡不要外出」政策的必然結果,即便美國發布政策時已相當謹慎,依然無法避免傷害。能源產業將大規模破產,而房地產與抵押貸款市場的未來將如何演變,目前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