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灣解禁,全球進入重啟經濟「試錯期」

2020-05-11 07:30

? 人氣

各國開始放寬禁令、重啟經濟,圖為紐西蘭放寬封鎖令後衝浪客興奮地回歸海灘(資料照片,AP)

各國開始放寬禁令、重啟經濟,圖為紐西蘭放寬封鎖令後衝浪客興奮地回歸海灘(資料照片,AP)

上周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各行業可逐漸開放營業」,這等於是一道「重啟經濟」的政策;與此同時,全球各國其實也開始逐漸進入重啟經濟的「試錯期」─大家都必須「嘗試錯誤」,才能了解並掌握在防疫與開放間的均衡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到上周五時,已經連續近一個月無本土病例,因此指揮官陳時中有底氣宣布疫情持續穩定、各行業可逐漸開放營業,讓業者、民眾齊響應「防疫新生活運動」促進國內經濟。雖然仍要求保持社交距離、落實個人衛生防護,但政策與思維顯然已因應時勢調整,甚至鼓勵民眾「多前往配合防疫措施之店家消費」。

從某個觀點而言,台灣其實未必能稱為「重啟經濟」,因為台灣防疫成功、至今確診人數維持四百多人,算是非常輕微;也因此政府從來沒有祭出中國、還有歐美國家那種嚴厲的封城、下令關閉所有公共場所、頒布居家隔離令的政策,頂多就是酒店、舞廳停止營業、觀光景點發警示。歐美國家等於政府幫經濟「按下暫停鍵」,讓幾乎7-8成的經濟活動處於停滯或消失狀態,這從歐美國家首季衰退4-6%左右,第2季預估衰退幅度更將達20-30%即可看出其影響與嚴重性。

台灣呢?首季經濟成長率1.5%,全年預測值也是1%以上的正成長,疫情期間,服務業受到衝擊最大─凡是會有較多人聚集的消費活動,從五星級到鄰家小吃的餐飲、觀光景點、旅館、零售百貨、各種大型活動,全部急速萎縮。不過,在疫情穩定後,即使指揮中心尚未正式宣布解禁,其實消費人潮已回來。在政府正式解禁、開始鼓勵民眾多消費後,除非疫情有變,否則市況應可逐漸回歸正軌。

其實不僅台灣,全球各國、各地都逐漸開放解禁、希望儘量回到「接近正常生活」的狀態,一來長期的封鎖、隔離,經濟將窒息而死,其後果同樣嚴重。二來人類天性中的社交需求,不可能長期忍受隔離。但逐步放寬禁令與防止疫情擴散之間,應該如何取得均衡點,那些放寬不會導致防疫缺口擴大、那些又會讓防疫成果失守,其實沒有一個確切無誤、統一的「教戰守則」或是「路徑途」,因為大家都沒經驗,只能在錯誤中摸索。

因此,同樣是讓學生回到學校,我們看到有些國家,如丹麥,是讓年齡較小的兒童先返校,因為認為他們的風險較小。但如德國,卻是讓年齡較大的兒童返校,理由是大小孩更有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的紀律。那個對那個錯?無人知道,只能嘗試錯誤。

有的國家是餐廳恢復營業對客人都量體溫,有的國家則是認為室外不易傳染,因此要求餐廳關閉室內空間,只能用室外空間營業,甚至為此封閉主要道路。誰對誰錯?只能試了才知道。至於工作場所內,從製造業的生產線到服務業的動線,該如何規劃,才能在防疫安全與生產需要間取得平衡?每個行業、每家企業都不同,也是只能嘗試錯誤。某個角度而言,數十億人都要成為探索防疫與開放間均衡點的白老鼠。

幸運的是: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不太需要太多的摸索期與嘗試錯誤期,因為經濟從未被「按下暫停鍵」,原本服務業的萎縮,是民眾自發性減少經濟活動所至;甚至在政府宣布開放前,因疫情穩定、民眾早已恢復不少經濟活動。如果民眾能維持原有「良好的防疫人品」─公共場所一律戴口罩、勤洗手,除了少數產業(航空、出國觀光等)外,台灣經濟應可逐漸回到正軌。至於大部份專家擔心秋冬後的第2波疫情是否發生,就只能等著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